《何日君再來》被打為黃色歌曲不是因為鄧麗君,是因為他被中共打倒!

《何日君再來》是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最早傳進大陸,並風靡大江南北的鄧麗君歌曲。(網路圖片)
《何日君再來》是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最早傳進大陸,並風靡大江南北的鄧麗君歌曲。(網路圖片)

【記者李靜/報導】
已經離世20年的鄧麗君,柔美婉轉的歌聲至今還縈繞在兩岸華人的耳畔。《何日君再來》是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最早傳進大陸,並風靡大江南北的鄧麗君歌曲。這首歌曲卻被中共定性為「靡靡之音」,謚以「黃色歌曲」之名。其實,早在1950年代這首歌就被中共定性為「資產階級香花毒草」,它的作曲者劉雪庵先生也被踩在地下,被打成「黃色音樂家」,最後鬱鬱而終。《何日君再來》的旋律深情哀婉,背後的故事也同樣曲折迷離,令人傷感。

「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愁堆解笑眉,淚灑相思帶。

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喝完了這杯,請進點小菜,人生能得幾回醉,不歡更何待。」


由於鄧麗君的深情演繹,《何日君再來》傳唱至今。實際上,這首歌可以說承載著幾段重大的歷史時期。

《何日君再來》誕生於1938年,那時抗日戰爭剛剛爆發,作曲家劉雪庵有一次應邀參加校內同學舉辦的聯歡會,席間大家相約作曲留念,劉雪庵寫了一首探戈舞曲,就是日後的《何日君再來》。這首歌后來成了電影《三星伴月》的插曲,由女主角周璇在片中演唱,她的歌聲深深地打動了觀眾,使《何日君再來》不脛而走。特別是製成唱片發行後,很快就在街頭巷尾流行起來。

《何日君再來》成了電影《三星伴月》的插曲,由女主角周璇在片中演唱。(網路圖片)

《何日君再來》還流傳到了日本。日本歌星渡邊濱子用日語演唱《何日君再來》,灌制了唱片,大受歡迎。日本另一歌星李香蘭更是反覆演唱《何日君再來》。據李香蘭回憶,這首歌在日本的暢銷只是一時的,沒有多久,《何日君再來》的唱片就被禁賣。她在上海一次獨唱會上演唱這首歌時,還曾被工部局(日本帝國主義在上海設立的管理機關)的警察傳喚,問她:『唱這首歌是不是期望重慶政府再回來?』……

日本歌星李香蘭在日本演唱《何日君再來》。(網路圖片)
 
未曾想,20年後,《何日君再來》給作曲家劉雪庵帶來了滅頂的厄運!

《何日君再來》的作曲者劉雪庵。(網路圖片)
 
1957年春天的整風運動,是劉雪庵厄運的開端。

大陸作家鐵流曾撰文記錄了那段悲慘的歷史。

運動開始後,中國音協組織了一系列座談會,邀請在京的音樂家圍繞上述內容對領導提意見。有關領導親臨現場,消除與會者的顧慮,鼓勵人們大膽講話,劉雪庵應邀出席了座談會,而且第一個發言了。

劉雪庵心直口快地談了自己的幾點意見,他的發言坦率,真誠,也是尖銳的。 鐵流說,劉雪庵是一個心無城府的音樂家。

他不懂權術,不懂毛澤東的什麼是「引蛇出洞」,更不懂什麼是「陽謀」。他怎麼會想到,當他在座談會上直抒胸懷、一吐為快時,已經掉進了一個深深的陷阱里。

當整風運動轉入反右派運動時,他所在的北京藝術師範學院,連續召開會議,對他進行揭發批判。

他本是這所學院的副院長和民盟支部的主任委員,現在被斥之為反黨反社會主義的敵人,暗藏在革命隊伍中的毒蛇。

中共文化部和中國音協連續召開他的批判會,批判他反動的文藝路線和篡黨奪權的陰謀活動。

——劉雪庵是音樂界篡黨奪權的野心家,他攻擊的是音樂事業中黨的領導……

——劉雪庵要以音樂為武器,站在國民黨反動派的立場上,為反革命政治服務,為反動地主和資產階級的反動政治服務。

——劉雪庵不僅要在音協領導機構中佔有合法的領導地位,而且毫不掩飾地高擡他臭名昭著的《何日君再來》、為反動統治階級粉飾太平的《農家樂》為香花……

——劉雪庵攻擊過去的音樂理論工作都是教條主義,要求對過去為人民所唾棄的,影響惡劣的《何日君再來》、《紅豆詞》等歌曲重新評價……

——毒草《何日君再來》是反動統治階級的珍寶……

——劉雪庵為黃色音樂鳴不平,想翻過去的案,他要恢復的是《何日君再來》的傳統……

——劉雪庵是黃色音樂的代言人,要在文藝戰線上配合政治路線向党進攻,用資產階級的文藝路線來篡改無產階級的文藝路線。

——劉雪庵是反動的、黃色的音樂家!

——劉雪庵是一條噬人的毒蛇! 髒水、棍子、帽子向他飛來。

他被趕進牛棚,家被抄了十二次。

他多年珍藏的圖書、字畫、古董、照片,還有傾注他心血的手稿,統統被抄走了。

他被勒令掃街,紅衛兵動輒用棍子抽打,有時把他打趴在地上。

他不斷被揪斗,在學校里斗,在家門口斗,還要遊街,脖子上掛著三十來斤重的鐵牌子…… 劉雪庵的妻子喬景雲也被打為「現行反革命」,1971年含恨而死。 1976年,文革結束。

1979年3月,蒙冤受屈20載的劉雪庵得到所謂的「改正」。

但對他的結論中仍然將《何日君再來》與《紅豆詞》定為黃色歌曲。

八十年代初,港台歌曲迅速傳入大陸,其中包括鄧麗君演唱的《何日君再來》。社會上又掀起了對《何日君再來》的又一輪批判。

《何日君再來》是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最早傳進大陸,並風靡大江南北的鄧麗君歌曲。(網路圖片)
1980年,中國音協在北京西山召開會議,專門展開對鄧麗君歌曲的討論與批判。正統學院派的專家認為,鄧麗君的一些歌曲內容比較灰暗、頹廢,屬於「靡靡之音」、「黃色歌曲」,並特別對她翻唱的《何日君再來》這首歌曲的主題指向進行猛烈批判。

當時的《人民音樂》雜誌分析為「這不是一首愛情歌曲,而是一首調情歌曲,不是藝術歌曲而是商業歌曲,是有錢的舞客和賣笑的舞女的關係……但《何日君再來》不是從這個角度出發,而是流露出對這種生活的嚮往。」最後定性為「三十年代的黃色歌曲」。

1985年3月15日,劉雪庵帶著深深的遺憾與痛苦,永遠地離去了。
 
《何日君再來》的作曲者劉雪庵。(網路圖片)
劉雪庵一生寫了五百餘首歌曲,其中絕大多數是抗日歌曲。

「雪霽天晴朗,臘梅處處香。騎驢灞橋過,鈴兒響叮噹。好花採得瓶供養,伴我書聲琴韻,共度好時光。」劉雪庵與他的老師,著名作曲家黃自合作的《踏雪尋梅》,已成為一首經典名曲。


「九•一八」事變,震驚了全國。劉雪庵挺身而出,組織講演會,出牆報,寫歌曲,呼喚人們起來抗擊日寇的入侵。劉雪庵開始了抗日歌曲的創作:《出發》、《前線去》、《前進曲》、《出征別母》…… 劉雪庵的《長城謠》、《流亡三部曲之〈離家〉、〈上前線〉》二曲,成為當時膾炙人口,廣為傳唱的抗日歌曲。

巧合的是,鄧麗君的最後一次公開演出《1994永遠的黃埔》,她與陸軍官校合唱了《長城謠》。讓我們來重溫這首《長城謠》,懷念在天上的劉雪庵先生和鄧麗君小姐。雖然歷史的傷口揭開總是讓人疼痛的。

「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黃金少災殃。自從大難平地起,奸淫擄掠苦難當。苦難當,奔他方,骨肉離散父母喪。

沒齒難忘仇和恨,日夜只想回故鄉。大家拚命打回去,哪怕倭寇逞豪強。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四萬萬同胞心一樣,新的長城萬里長。」

延伸閱讀
忘不了的明星 郵局賣鄧麗君郵票
2015年04月14日 | 9年前
真相有圖為證 陸客驚醒主動三退
2013年11月25日 | 10年前
鄧麗君60冥誕 臍帶剪刀亮相
2013年01月29日 | 11年前
林青霞任文化大使 憶鄧麗君好學
2013年01月23日 | 11年前
鄧麗君演唱會 將原音重現大陸
2011年12月22日 | 1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