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為什麼對舉辦奧運會越來越沒興趣

舉辦奧運雖可吸引外國人參與當地消費,卻遠不足以彌補動輒數百億的巨量投資;圖為2012年倫敦奧運。(Michael Regan/Getty Images)
舉辦奧運雖可吸引外國人參與當地消費,卻遠不足以彌補動輒數百億的巨量投資;圖為2012年倫敦奧運。(Michael Regan/Getty Images)

⊙喻培耘

舉辦一次奧運會這樣的大型國際賽事,需要大量投資,動輒數百億、上千億乃至幾千億。其帶來的直接好處是在賽事舉辦期間,引來更多外國人參與當地消費,但這遠不足以彌補巨量的投資。如果比賽結束後,對場館等建成設施的利用率不高的話,那這投資也基本上別指望收回來了。

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其文化體育事業的運行和發展都已基本實現了民間化、企業化、個體化。也就是民間辦、民間管、民間參與,政府基本不怎麼管這事,也許會每年撥付一定資金,但主要的投資來源仍然是民間,實行的是企業化經營。政府財政的錢用在哪兒呢?主要用於民生,用於滿足人民福利。因此凡能實行市場化經營,凡是市場能做的事,政府一定不會拿財政錢去做。因而在這些國家,一切大型國際性活動特別是國際性體育賽事,出錢的大頭一定來源於有錢人或企業的贊助,或以商業化運營的模式進行,政府是一定不會出多少錢的。如果要政府出比較多的錢,廣大納稅人一定不會同意。

由於最近幾年世界經濟不景氣,願意拿錢出來支持舉辦體育賽事的企業和商家越來越少,而納稅人又堅決不同意動用財政錢,於是就造成申辦大型國際賽事的外國越來越少,越來越不積極。當然,如果不要納稅人出一分錢,是否就一定會讓一國或一個地區的民眾同意申辦呢?也不一定,因為民眾還會從是否有利於環保等其他角度進行評估,如果他們評估後仍然覺得沒必要舉辦,也不會同意申辦的。

換言之,只要是民主國家,民眾一定會把自己的福祉看得最重,一定會逼迫政府把民眾的福祉放在第一位,誰不這樣做,誰就下台。任何事情,只要會給民眾福祉帶來衝擊的,多半會被民眾否決。

最近,無論是下一屆冬奧會還是夏奧會的申辦,好多發達國家都相繼放棄了。原因就是投資過大,民眾強烈反對政府拿財政錢來辦賽事,讓政府官員不得不宣布放棄申辦。

但在有些國家,政府的任何一項決策和行動,是不需要民眾同意的。民眾無論如何反對,政府也可操縱輿論一律說全國民眾擁護這樣辦。由於權力運行不受監督和制約,所以舉辦任何大型活動和大型賽事,用起納稅人的錢都是一點不會吝嗇的,由此也給貪腐者帶來了一場場狂歡的盛宴。尤其在那些重視面子不重視裡子的國家,他們為了讓外國人舒服,為了讓外國人覺得這國是多麼財大氣粗、盛世煌煌,更加會不惜一切代價,哪怕讓本國人每天在黑暗的角落哭泣,也要把最繁華光鮮溫暖明豔的一面展現給外國人看。所以在這類國家,官員往往對辦項目、辦活動、辦比賽特別感興趣。至於成本支出有多高,性價比(CP值)划不划得來,給民眾帶來的麻煩和傷害有多大,活動搞完後怎麼辦,他們並不怎麼去考慮這些。

無論如何,作為中國來講,有兩點是需要向世界學習的。第一、一切政府施為要多傾聽真實的民意,按照民意來辦;第二、競技體育必須民間化,由市場、企業來運作,政府盡量不要去多管競技體育方面的事,更不要拿財政錢去操辦各類體育賽事,財政錢應主要用於民生,特別是用於解決下層人民的諸多生活困難。——轉自作者部落格◇

延伸閱讀
備戰里約奧運 美國男籃公布名單
2015年08月07日 | 9年前
波士頓放棄2024奧運 洛杉磯或取代
2015年07月28日 | 9年前
成為內在贏家 贏得人生金牌
2015年07月23日 | 9年前
美國申奧城市 波士頓出線
2015年01月09日 | 9年前
2024奧運主辦權 美德有意角逐
2014年12月17日 | 10年前
各國棒壘好手 來勢洶洶
2014年12月09日 | 10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