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坦蕩蕩 歷代「伯樂」豁達舉賢
韓愈在《馬說》中歎道:「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因為伯樂不僅本身要具備才能、要有識別人才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容人的肚量、不怕他人超越自己的心胸、善於識別他人的長處、更不起妒嫉之心。正是孔子所說「君子坦蕩蕩」中的君子,這樣的君子在中國歷代都有出現。
伯樂善相馬也相人
傳說中,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鑑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
伯樂精於相馬之術,見晉國大亂,渡河入洛,隱居於北邙山太極嶺中。當時,鬼谷子隱於雲楚,墨翟隱於黛眉,三人交厚,常相往來。
一日,伯樂見一匹馬拉鹽車而上山,其馬瘦弱,蹄伸膝折,灰汗交流。伯樂大驚,知道此為名曰騏驥的千里馬,立即將其解下,脫衣為馬披上,此馬仰首而鳴,聲達於天,如金石之聲。伯樂買下此馬,精心飼養,一年後,此馬體形如龍,毛色閃亮,兩目如炬。齊、秦諸國遣使持金來購,伯樂謝絕,將它贈給墨翟。墨翟乘此馬翻山越嶺,如行平地,世人方知伯樂為良馬之知音。
在伯樂垂暮之年,秦穆公問伯樂誰可以替代他,伯樂說:「我的兒子才能不高,只能鑑別好馬,而不能相千里馬。同我一起挑菜、擔柴的人當中,有一位叫九方皋的,他的相馬技術不在我之下,請大王召見他吧。」秦穆公便召見了九方皋,叫他到各地去尋找千里馬。
三個月後,他回京城報告說找到了一匹千里馬,並告知是一匹黃色的母馬。但當秦穆公派人取回卻發現是一匹黑色的公馬。秦穆公很不高興,對伯樂說:「你推薦的人連馬的毛色與公母都不能分辨,又怎能識別千里馬呢?」
伯樂長歎一聲,說道:「想不到他竟然有如此高超的相馬技術,實在罕見。九方皋看到的,是天機,他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九方皋所相之馬遠遠超過了千里馬。」
那匹馬果然名不虛傳,是天下稀有的千里馬。同九方皋相馬一樣,伯樂不注重九方皋的表面,而了解其內在,並大讚其勝過自己。
文壇伯樂歐陽修
歐陽修在北宋時期可以說是文甲天下,作為一代文學宗師,歐陽修心胸極為豁達,對人才不妒嫉,對有真才實學的後生極盡讚美、竭力推薦,使一大批當時還默默無聞的青年才俊脫穎而出,後人稱他為「文壇伯樂」。
「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門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攜而名揚天下。《宋史‧歐陽修傳》說他「獎引後進,如恐不及,賞識之下,率為聞人」, 稱他為文壇伯樂,應該不是過譽之詞。
據葉夢得《避暑錄話》記載,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年),48歲的蘇洵拜訪了益州知州張方平,希望得到這位文壇宿將的舉薦。但張方平認為自己人微言輕,便寫了一封推薦信,讓蘇氏父子去京城拜訪翰林學士歐陽修。
當時,歐陽修與張方平因政見不同而不相往來,但當歐陽修讀了蘇洵的文章後,並不因為他是政敵推薦的而怠慢,反而擊節道:「後來文章當在此!」立即向宋仁宗上書〈薦布衣蘇洵狀〉極力讚揚蘇洵,並在皇帝和士大夫間大力推譽,蘇洵從此名動京師。
嘉佑二年,歐陽修以翰林學士身分主持進士考試,策論一場,歐陽修出題〈刑賞忠厚之至論〉,點檢試卷時一篇文章讓歐陽修眼睛一亮,覺得無論文采還是觀點,都可以毫無爭議地列為第一。但歐陽修的「入室弟子」曾鞏也參加了這場會試,歐陽修以為這篇文章是曾鞏所寫,為了避嫌便將其列為第二。
複試時,歐陽修又見到一篇〈春秋對義〉,讚歎之餘,便毫不猶豫地將其列為第一名。發榜時,歐陽修才知道,初試、複試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兩篇文章,均出自蘇軾之手。後來,他在給梅堯臣的信中盛讚蘇軾的文才說:「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
當年共錄取進士388人,不但包括蘇軾、蘇轍、曾鞏等文壇巨匠,還包括張載、程顥、呂大鈞等曠世大儒,與歐陽的學識、眼光和胸懷是密不可分的。
舉賢不避親仇的祁奚
《呂氏春秋‧去私》中記載了「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故事。祁奚,即祁黃羊,春秋時晉國大夫,後任中軍尉。他為人處事公正無私,襟懷坦蕩,以大局為重,不計較個人恩怨。
晉平公問祁黃羊說:「南陽縣缺個縣令,誰可以擔任這個職務呢?」祁黃羊回答說:「解狐可以去擔任此職。」平公說:「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怎麼推薦他?」祁黃羊回答說:「君王
問的是誰可以去擔任這個職務,不是問誰是我的仇人呀。」
平公稱讚說:「好。」於是任命解狐為南陽縣的縣令。果然非常稱職。
過了一段時間,平公又問祁黃羊說:「京城裡缺個軍尉,誰可以擔任這個職務呢?」祁黃羊回答說:「祁午可以。」平公說:「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你怎麼推薦自已的兒子?」祁黃羊回答說:「君王問的是誰可以擔任軍尉這個職務,不是問誰是我的兒子呀。」
平公說:「好。」於是又任命祁午為軍尉。果然也很稱職。
孔子聽說了這件事,說:「祁黃羊講的太好了。推薦外人,不迴避仇敵;推舉家人,不迴避兒子。像祁黃羊這樣的人,可稱得上是大公無私了。」
舉薦賢人不因私害公
《宋史‧史浩傳》記載: 史浩,字直翁,明州鄞縣人。他喜歡舉薦人才,曾向朝廷推薦陳之茂,去擔任州郡官。皇上知道陳之茂曾說過史浩的壞話,就說:「你難道是以德報怨嗎?」史浩說:「微臣不知道有什麼怨恨。」
另外,莫濟這個人,對史浩詆毀非常厲害,史浩卻推薦他掌管草擬詔命的事。皇上說:「莫濟不是非議你的人嗎?」史浩說:「微臣不敢因為私事而損害公事。」
解狐為人耿直,公私分明,他和當時晉國一個勢力強大的大夫趙簡子關係很好。後來,趙簡子領地的國相職位空缺了,解狐竟然推薦了奪走自己妻子的荊伯柳,因為他覺得只有荊伯柳可以勝任。果然,荊伯柳把趙簡子的領地治理得井井有條。荊伯柳得知是解狐推薦自己後,就登門前去拜謝,但解狐卻說:「我推薦你,那是為公,因為你能勝任,可是私人之間,我和你有不共戴天之仇。」
推薦批評過自己的人
《吳志‧陸遜傳》記載: 陸遜,字伯言,吳郡人。有一次,會稽太守淳于式,上表吳主孫權,批評陸遜:敲百姓的竹槓,騷擾當地平民。陸遜因此受到孫權的訓誡。
後來,陸遜到了京城,言談之間,稱讚淳于式是個好官,並向朝廷推薦他。吳主孫權說:「淳于式批評過你,你卻推薦淳于式,這是為什麼?」
陸遜回答說:「淳于式的本意,是要保護百姓,所以批評我。如果我因此而詆毀淳于式,豈不是混淆了君王的視聽?此風不可長。」
《吳志‧呂蒙傳》記載: 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他曾因部隊的過失,被江夏太守蔡遺上告朝廷。呂蒙並不因此懷恨蔡遺。
豫章太守顧邵去世後,孫權向呂蒙徵求意見:「誰是繼任此職的合適人選?」呂蒙回答說:「蔡遺是個稱職的好官。」
孫權笑著說:「你想做當代的祁奚(無私薦賢)嗎?」於是任蔡遺為豫章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