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膀胱過動症 中醫西醫各有成效
膀胱過動症(Overactive bladder)是一種常見但很容易被忽略的疾病,這是由於膀胱過度敏感或異常收縮的現象,會導致尿急、頻尿、夜尿或急迫性尿失禁的現象,總是令患者感到十分困窘,嚴重者還會干擾日常的生活。
膀胱過動症調查
根據美國泌尿科醫學會2007年與輝瑞藥廠,邀集兩岸三地的泌尿科醫師,首次進行華人膀胱過動症流行病學的跨區合作調查。調查期間為2008年6~8月。調查後報告顯示,膀胱過動症的華人盛行率是15.8%,每10人就有1人有尿失禁。台灣女性因罹患膀胱過動症,且有尿失禁的比例達14.8%,是兩岸三地的第一名。調查中還發現,華人膀胱過動症的患者就診率僅有三成,且有近兩成的患者為了避免出糗,會使用紙尿褲、衛生棉等吸水產品,也因此有人產生憂鬱、悲觀的情緒,因此而影響生活品質與人際關係。
西醫治療方式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婦科主任廖麗蘭表示,西醫治療膀胱過動症的效果有七至八成,在治療後都能改善生活品質,最常見的治療藥物是抗膽鹼,可減少50%以上的頻尿次數,但有些患者因服用抗膽鹼藥物後,會產生口乾、便祕、視力模糊,或因過度的抑制膀胱而產生尿儲留現象,因而停止服用藥物治療。若是遇到此狀況,可改換接受中醫的治療方式。
中醫治療論述與機理
廖麗蘭說,在中醫古籍中,對於淋症、閉癃、小便不通及小便不禁可找到相關論述。《皇帝內經》提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出焉」。是因氣的作用,調節著膀胱尿液的儲藏與排泄,氣的疏泄與肝膽有關,肝膽的生理機能與情緒有很大的關係,肝膽氣機疏泄太過或肝血不足,容易產生緊張焦慮的情緒,情緒緊張會引起神經調控失常,就會產生頻尿、尿急的症狀,而氣的疏泄不足,就導致小便排出不順暢。
因此,在臨床上常用柴胡疏肝湯、加味消遙散、甘麥大棗湯、炙甘草湯、酸棗仁、白芍,這些藥物都是有疏肝與養血柔肝的作用,目的是調節人體氣機,讓氣的疏泄正常,以疏解緊張焦躁的情緒,使情緒放鬆,膀胱急迫與尿急的症狀也會隨之解除,這就是中醫治療膀胱過動症的機理。
改善與預防之道
此外,可飲用能緩解情緒的玫瑰小麥飲,以玫瑰花2錢、浮小麥3錢、合歡皮2錢、紅棗3錢,以水煮開飲用,再配合內關、血海、太衝穴位的按摩,疏緩緊張的情緒,還要避免攝取刺激性飲食,例如:咖啡、茶、酒精或柑橘類,平時也應多做加強骨盆底功能的凱格爾運動,並養成良好的排尿與生活起居習慣,來改善與預防膀胱過動症的發生。
廖麗蘭提醒,其實不管是採用中醫還是西醫治療,治療的效果都是相當不錯的。當發現自己或家人有尿急、頻尿、夜尿、尿失禁等膀胱過動症的常見症狀時,請不要再默默忍受,應自己勇於或鼓勵家人提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