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自有品牌 台灣機能紡織新藍海

【楊子樊/台北訊】

去年風靡全球的世足賽,場上球員身上所穿的吸溼排汗、涼感降溫、抗UV等功能的球衣,一些環保機能紡織布料來自台灣代工製作,引起外界矚目。近年來,全球紡織服裝市場出現轉變,「機能型布料」加入戰場,吹起「運動休閒時尚」旋風,機能型商品儼然成為台灣紡織業的新藍海。

台灣紡織業歷經80年代外移、少數企業逆勢留在台灣勵精圖治,經過十多年努力,一改傳統紡織廠自產自銷及代工模式,透過機能性產品研發,結合電子資訊、科技產業進行國際行銷,跨入「智慧型/機能型紡織」新領域。自2006年至2014年,台灣機能性紡織品產量在全球市占率已突破至八成,2015年則持續搶攻全球機能性織品600億美元商機。

生活型態 帶動機能服飾

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ITIS計畫副研究員巫佳宜表示,近年來,消費者開始重視「健康休閒」生活,生活形態轉向為「部分運動、部分日常生活」,使得原本以運動及戶外用的機能紡織品終端運用範圍擴大,朝向在日常都會生活的應用,形成一股「運動休閒時尚風」。

此外,兼具手感與質感的「天然纖維混紡布料」,這幾年也成為熱門話題。「『天然纖維混紡布料』揉合天然纖維與人造纖維,前者具備柔軟手感及較佳質感等優點,後者則能創造出溫溼度調節的功能。」可因應日常都會生活的應用,對美觀及複合性機能兼具的需求。

布料革命  MIT平價質優

在這波堪稱「本世紀布料革命」的紡織業發展中,讓國內紡織大廠成功轉型,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所長白志中表示,台灣競爭優勢在於品質好又穩定、交期短、訂單小,隨時反映市場變化還要彈性製造。

此外,台灣在具有透溼防水功能的塗布貼合布料發展上,不僅技術層次優於韓國,價格更優於日本。其次,在細丹尼長纖彈性布的品質與生產能力,台灣也優於中、韓等競爭國家;再加上機能性紡織品上下游供應鏈發展完整,這些都是台灣獨步的競爭優勢。

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TTRI)認為,台灣在機能性紡織品的發展深具潛力,但下游專業染整廠投資停滯,以及台灣參與區域整合進度落後,企業人才斷層及二代接班等問題,都是未來可能會面臨的問題。

品牌經營 方能突破困境 

至於,業者如何突破困境,改變過去僅從代工賺取收益,創造新價值?TTRI認為,「品牌經營」乃下一步有待突破之處。目前台灣缺乏的是,能跨至海外市場的運動休閒品牌,若能掌握化纖、成衣以至品牌行銷,MIT機能布料將能以「台灣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發光發熱。

TTRI近期舉辦「Outdoor Retailer Summer Market 2015美國鹽湖城夏季戶外用品展」紡織專業展會研習團,透過專家顧問帶領,深度了解全球性展會的議題與最新資訊,藉以汲取國際經驗、展現台灣優勢。◇

延伸閱讀
堅守MIT精品 甲乙織造逆境勝出
2015年01月22日 | 10年前
投入研發創新 紡織業淨利率創佳績
2013年05月06日 | 11年前
今年台灣紡織業產值逾5千億
2012年02月16日 | 1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