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主血脈

心主血脈(123RF)
心主血脈(123RF)

文/鄧宇筑

《素問·五臟生成篇》:「諸血者,皆屬於心」

《靈樞》與《素問》共同構成了《黃帝內經》,在《素問.痿論》中提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脈,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腎主身之骨髓」,這裡可以看到五臟各有所主,而心是主血脈這個概念。英國醫生,實驗生理學家威廉.哈維 (William Harvey)在1628年才發表《關於動物心臟與血液運動的解剖研究》,提出動物體內有血液循環,這是世界第一次,並闡明了循環過程中,血液受心臟推動,沿著動脈流向全身,再沿著靜脈返回心臟,環流不息。哈維發現了血液循環的規律,而《黃帝內經》早已提出心主血脈的說法。

《靈樞.經脈》中提出「手少陰氣絕則脈不通,脈不通則血不流,血不流則髦色不澤,故其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手少陰指的是心,這也說明了心在血脈中的主導地位,又說明了「心主血脈」的理論。

《靈樞.大惑論》中提到「目者,心使也,心者,神之舍也,神勞則魂魄散,志意亂,神精亂而不轉,卒然見非常處,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這裡提到,看東西除了眼睛外,是心在控制,心是元神之所在地,若元神意亂,精神魂魄也散亂,稱為惑。這一段主要說明了「心藏神」的理論,中國人講心神不寧,也是有道理的。

還有「心開竅於舌」,如心火上炎,則舌紅生瘡;「心在體合脈」,心有病可以從脈象中反映出來,如心臟無力,脈就很弱,心律不整,脈就亂跳等;「其華在臉」,如心氣不足,則臉色蒼白;「在志為喜」,指心的生理功能與精神情志活動的「喜」有關,如西方有所謂「致命的歡鬧」(fatal hilarity),就是因為笑過頭,突然間心律不整而死亡。還有「心在液為汗」,因為汗被認為是歸屬於心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自汗、盜汗,也多應從養心論治,汗出過多,除傷津液之外,也傷心之陽氣。◇

延伸閱讀
心 觸真
2014年10月20日 | 10年前
現代人最缺少 一顆靜下來的心
2014年01月14日 | 11年前
【女人看中國】「心」的鴉片戰爭
2012年06月11日 | 1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