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未來領導人 面對中共要捍衛國家價值
台灣正面臨新舊世代轉型的重要階段,政治明星光環已非票房保證,期盼解決台灣不公義、階級不正義對台灣社會的影響,成為首當其衝的問題;兩岸關係上,必須有「無法妥協的堅持」,面對威脅利誘的壓迫下,依舊表現出中華民國的尊嚴、信奉的價值,勇於在各場合提出自己的主張,似乎已晉升未來台灣領導人不可或缺的特質。
距2016總統大選還有一年,不過各政黨初選已開始,隨著青年參與政治氛圍發酵後,各界對於總統候選人也有著不同期許與要求。民進黨的人選大勢底定。國民黨卻是人人有機會,個個沒把握。
2014年底九合一大選民進黨大勝,卻發生台南市議會議長跑票風波,這一兩年風起雲湧的公民運動,在野黨卻是跟隨在公民力量之後。若最大在野黨勝利,是建立在執政黨的腐敗,同樣令公民感到憂心。
對照年輕世代所追求的公平正義,以公民為本的訴求,強調兼顧台灣人民的尊嚴與權利,讓2016台灣領導人該具備何種特質與信念,重新帶給各界不同想像與思考。
認清參選的是台灣總統
自從台灣離開聯合國,國際間處境艱難,從國家代表出賽的稱謂,外交上到處碰壁,甚至讓其他國家用一張紙、一枝筆就讓台灣輕易消失於國際上。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台北醫學大學副教授張國城認為,台灣國際地位處於不正常、殘缺的地位,未來台灣領導人,必須有深刻的了解,不能再用似是而非的觀念來混淆,例如,台灣已經獨立,憲法要遵從等理由來推託責任。
在國際地位,要清楚明辨誰是台灣的盟友、誰是敵人?在國際上的地位,與其他國家共同的利益、衝突為何?用對待盟友的方式來相應,而非「社交」當「外交」,「孤立」當「獨立」。
目前面臨中國強勢陰影之下,全世界因利益顧忌中共,台灣幾乎是被全世界所孤立。華人民主書院董事曾建元表示,總統候選人必須「認清是在選台灣的總統」。
要深刻了解台灣歷史文化
作家平路認為,翻轉權貴壟斷財富、分配不均的問題,恐是未來台灣領導人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 她進一步提到,台灣是個海洋國家,應該放眼海洋所帶來的機會,是不同於中國大陸的價值,對台灣歷史、地理以及文化,要有深刻理解與底蘊,才能打從心底對台灣燃起一股無法熄滅的熱情。
另外,「不能認為台灣有選舉,曾有過政黨輪替,就是現代化的民主國家」。要對台灣解殖歷史、黨國體制完美的進化,一直到對台灣民主現況問題,都要有一定認知與了解。
「對於國家認同問題、各族群領導整合」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華人民主書院董事曾建元認為,雖然在同一片土地上,但台灣各族群對同一時期的歷史,有不同的詮釋與記憶,基於多元文化價值,未來領導人必須用尊重、理解方式,來處理各族群對國家不同的想像與期待。
台灣的總統對政治現實,要有判斷預測的能力,切忌短視近利、隨波逐流,不能再反覆論述「統媒」論點,以及過去黨國體制教育灌輸的舊有價值,甚至社會流傳的一般性論述。張國城認為,「要對台灣現況有獨到的見解。」
具口才辯才、管理概念能力
基於政策運作的順暢,也要對文官系統運作有深刻理解,最好有自己選戰獲勝經驗,清楚結合一部分權力者,再具備「管理績效」概念,絕不能對運作過程一知半解。
最重要的是,有相當程度口才、辯才,能清楚一致的把理念、政策方向傳達給社會大眾;尤其在統媒以及既有勢力經常性扭曲抹黑之下,還能夠保持著論述理路清晰與完整。
除了能力之外,其「人格操守」也要經過「統媒」、「黨國體制」最嚴格的檢驗,甚至經得起抹黑。張國城談到,就算是被政治迫害,也必須讓大部分台灣人被認為是劣勢、無辜的,而非淪落到人人恥辱、切割的對象。
張國城強調,上述條件都只是檢驗標準,並非一定要具備滿分標準才是合適人選,隨著選舉狀況演變,某些部分甚至需要加權。不過這些特質,足以做為年輕人參政目標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