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牧神節到情人節
情人節流傳著許多不同的版本,最早期可追溯到羅馬牧神的宗教節慶⋯⋯
傳說,羅馬人認為牧神盧波庫斯(Lupercus)能保護牧羊人和羊群,於是在2月15日舉行盛大祭典,慶祝牧神節。也有人說,這個節日是慶祝掌管畜牧和農業的法烏努斯神(faunos)。
在牧神節前夕,也就是2月14日當晚,羅馬女孩子的名字會被寫在一張小紙籤上放在盒子裡,再由男孩子抽出那女孩的名字,這一年那女孩就成為那男孩的情人。
那麼,原本2月15日慶祝的牧神節,又是怎麼演變成2月14日,大家耳熟能詳的聖瓦倫丁日(St. Valentine's Day),紀念基督教的殉道者瓦倫丁?
西元270年,羅馬因反對基督教,許多基督徒遭受迫害致死。當時皇帝克勞狄二世(Claudius)禁止士兵婚嫁,而有個基督徒瓦倫丁,不僅反抗皇帝禁令,拒絕敬拜羅馬神祇,還祕密地替未婚男女舉行婚禮,因此被逮捕入獄,並於2月14日被砍頭。
許多年過後,羅馬成為基督教國家,當時為信仰殉道的瓦倫丁基督徒,成為人們景仰的聖徒。而2月14日就不再慶祝牧神節,改紀念殉道者聖瓦倫丁。
在西方,人們會在2月14日這天,寄卡片或送禮物給所愛的人,並且不限於情人,父母、兄弟姊妹、朋友、老師等都可以。
情人節傳入東方後,印象中似乎就只有年輕男女與所愛的情人,共度浪漫的節日,除了送花,也會以巧克力代替,象徵小倆口萬般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