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陳雄文 勞團:20分肯定80分期許

東吳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胡博碩指出,勞動部長陳雄文解決華隆案,最大功勞是華隆自救會與聲援的學生。(記者陳柏州/攝影)
東吳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胡博碩指出,勞動部長陳雄文解決華隆案,最大功勞是華隆自救會與聲援的學生。(記者陳柏州/攝影)

文/記者徐翠玲

陳雄文去年8月從台北市副市長轉任勞動部長,勞工團體肯定陳雄文解決華隆爭議及勝華科技遣散4千名員工問題,但也指出非典型勞工、勞動法令是否落實、勞動檢查等沉痾才是他真正的考驗。大同關係企業工會顧問白正憲表示,對陳雄文有20分肯定也有80分期許,該批評的還是要批評;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理事長鄭雅文則說,陳雄文是否能真正落實勞工政策,以保護勞工為主體思考,勞團將會持續觀察、監督。

鄭雅文表示,陳雄文不是勞動界出身,他上任後因為不了解勞工問題,曾親自到勞工陣線辦公室,也拜訪許多勞團,他的態度至少展現出誠意,願意傾聽、直接面對勞團。至於後續政策會怎麼走,除個人行事風格外,更重要的則是他背後的力量。

白正憲指出,陳雄文主動處理舊案或舊法令應修正部分,值得肯定。因沒有包袱,在部長職權範圍內能做就做,過去一些需長時間處理的案子,在短時間內做出明確決定,迄今已解決華隆案、勝華科技案、修改工時、調整基本工資等問題,也做出一些成績。

不過白正憲質疑,勞動界切身或較敏感問題,陳雄文到底知不知道或有沒有心要做,例如勞動教育、職業安全衛生檢查等問題,甚至是外勞、勞動檢查等涉及資方集體利益的問題,「這方面敢不敢挑戰?」

勞動部在政府部門中不是強勢部會,白正憲表示,如果勞動部沒有積極作為,改善勞工的生活就會比較緩慢。勞團對陳雄文的看法是挑「題目」做,不會自找麻煩,之前有人挑戰資方,稍微過度就下台,他比較聰明,會避免。

民間壓力促使化解華隆案爭議

華隆案和平落幕,鄭雅文表示,因華隆事件引起媒體、年輕學生的關注,加上去年遇上九合一選舉,今年也有大選,可能是受政治環境影響,執政黨釋出利多,才讓陳雄文得以在化解華隆爭議上踏出一步,這不是憑他一人的力量達成的,民間壓力才是最重要的。

東吳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胡博硯指出,陳雄文接任後,算是把華隆案做一圓滿解決,但最大功勞並不在陳雄文,而是華隆自救會與聲援學生鍥而不捨的替華隆員工爭取權益,加上律師團做了正確決定,以訴訟方式拖住欠款整體分配進度,才讓銀行團願意出面解決紛爭。

胡博硯表示,與其說是陳雄文的功勞,不如說是勞資關係司長王厚偉在中間扮演潤滑劑角色,協調機關、律師團與自救會之間關係。不過,比起前任,陳雄文對華隆案起碼更勇於解決問題。陳雄文支持王厚偉扮演橋梁角色協調各機關,在行政上給王厚偉空間去完成任務,這是陳雄文的功勞,值得肯定。

至於勝華大量裁員,白正憲認為,陳雄文在勝華還沒採取行動之前提早抑止,可算是積極介入,但其背景也很重要,勝華有提撥、有資產,如果勝華惡性倒閉、負債大於資產,銀行團先把錢拿走,問題就很難解決。在勞工失去工作、心理最徬徨時,陳雄文適時讓勞工獲得國家法令保障。胡博碩指出,勝華被裁撤的員工本應拿到資遣費,這是他們的權利,勞動部必須確定勝華公司有依法辦事,如果是這樣,就要稱讚主管機關做得好,但也表示以前主管機關做不好、不盡責,才會起衝突。

易傾向資方? 勞團:部長只是棋子

「勞動部長一定處在一種勞資角力之下」,鄭雅文說,勞團不會期待勞動部長真正做到什麼,反而希望民間的力量更大,讓勞工真正關心自己的權益,施壓然後帶動更多社會共鳴,那才是勞團的工作,「不然誰擺在那(勞動部長)位子,如果沒有勞工力量,他永遠傾向資方。」事實上,勞團僅把勞動部長看成是一個工具、棋子,而這顆棋子會被不同力量所移動。

胡博硯表示,若及格是一種標準,陳雄文起碼做到及格,其他人基本上連及格都沒做到。他做這兩件事(華隆及勝華)雖然是正面,但後續會怎樣不知道;如果陳雄文真可解決問題,那就不應只是這兩件,例如《勞動基準法》第28條,陳雄文提出的修正版本對現職勞工並無多大改善,勞團反映的問題也沒真正得到解決,整體勞動條件的改變還要再觀察,陳雄文需要努力的地方還很多。

一分鐘認識陳雄文

陳雄文的專長是環境汙染防治、產業政策規劃及行政管理,主要經歷包括環保署空保處長、廢管處長、綜計處長、環境檢驗所所長、台北市建設局長、產業發展局長等,由於缺乏勞工背景 ,被勞團封為「外行部長」。去年8月宣布接掌勞動部時質疑聲四起,「陳雄文?他是誰?與勞工有什麼關係?」也遭華隆自救會譏諷「陳雄文你知道勞動部在幹嘛嗎?」去年底,爭議10幾年的華隆案,在勞動部協助下,900多名離退勞工拿回八成欠款,今年華隆頭份二廠拍賣後,遭欠款的勞工將可獲得100%清償。◇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