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增寬鬆 黃金求突破
央行在上週占據了市場的舞台。歐洲央行宣布全面實施美式QE,瑞士國家銀行的匯率脫鉤仍在發酵,日本銀行大幅削低通膨預測,丹麥央行兩度降息以減輕熱錢流入,加拿大央行意外出手則為拯救被油價拖累的經濟。
日本官方通膨預期的改變,令市場調整對日本銀行下一步QE的預計,日元反彈。不過歐洲央行的債券購買計畫,更讓資金感到興奮。德拉吉領導的歐洲央行所推出的QE大計,在力度和速度上均超出市場想像,歐元匯率即時跌到2004年以來的新低,美元指數暴漲。歐洲債市、股市應聲上揚,並引領全球市場的增槓杆。石油價格就沒有那麼幸運,QE消息和沙烏地阿拉伯國王駕崩曾帶來短暫的價格回升,但是很快就無以為繼了。黃金價格則持續走強成為歐洲QE政策的早期受益者。
歐洲QE對實體經濟效益待觀察
上週最大市場事件,非歐洲央行的QE決定莫屬。ECB總裁德拉吉宣布自3月起,歐洲央行每月購買600億歐元(1歐元=新台幣35.03元)的主權債務和民間債務,總規模超過1.1兆,而且如果計畫未能達到提升CPI至2%的目的,QE計畫可能延長。這是歐洲貨幣史上最大手筆的政策舉動,遠遠超過市場的預期,連來自QE源頭的美國《華爾街日報》,也以「massive stimulus」(巨額刺激政策)為標題形容之。德拉吉是市場心理學大師,他以購債規模和執行速度來打動市場之心,再次取得短期的戰術性成功。不過他要達到長期政策目標,就面臨著重重困難。歐洲復甦中缺失的一環,是結構性改革。沒有結構性改革,經濟缺乏活力與動力,社會福利負擔和就業限制窒息投資意欲,沒有投資便難有新的就業機會,消費每況愈下。而且貨幣政策要想對實體經濟起到作用,必須以來銀行借貸的配合,這個暫時也沒有見到希望。結構性改革,更需要各國政府的全力行動,這個超出了德拉吉的權力範圍。歐洲QE從市場角度看十分重要,因為它在改變流動性製造源、資金流向、利率收益分布上的格局,也可能影響其他央行的政策思維,不過其對實體經濟的刺激作用則有待觀察。
黃金投資屬性改變
黃金最近有較佳的表現,但是背後的原因則與往日不盡相同。過去黃金被用來避險或防通膨,但是近來除了烏克蘭衝突局勢仍不明朗外,地域政治不確定性在下降。同時儘管歐日中央行仍在放鬆銀根,美國聯準會已經準備抽緊貨幣環境,更重要的是CPI不升反降,貨幣當局的擔心是通縮而非通膨。而且近來不少時候,金價走勢同美元匯率呈正相關而非傳統的負相關。筆者認為黃金的避險屬性在下降,投資屬性在上升。黃金作為一種投資資產種類的最大弱點是沒有利息或分紅收益。不過隨著央行的不斷QE,無風險資產的收益越來越接近於零,甚至為負值,同時股市的估值也越來越高,這些令黃金的零收益缺憾顯得不那麼礙眼。另一方面,央行的決策程式變得不透明(瑞士國家銀行的瑞郎脫鉤決定是最好的例子),可信度降低,於是資金尋找不受人為政策因素干擾的標的,黃金的吸引力增加。由於通膨不興,民間購金興趣闕如,ETF的介入亦大減,筆者相信黃金在可預見的未來難以走出幾年前的凌厲升勢。不過相對收益率,就可能成為影響金價的又一個因素。
本週市場焦點
本週市場焦點在週日希臘大選結果對市場,尤其是歐元匯率的影響,預計Syriza勝出,但是無法取得半數席位。週三的聯準會例會估計不會有實質性政策變化,會後聲明中對「耐心」一詞有無進一步的技術處理應該是看點。美國第四季度GDP成長,料為2.9%(環比折年率),弱過市場預期的3.1%和上季的5%。密西根大學消費信心指數繼續停留在超高位,住房銷售不過不失,耐用消費品訂單應該再寫佳績。在歐洲,德國IFO與上月持平,英國第四季GDP成長環比增0.5%,弱過預期和上季數字。歐元區通膨疲軟過預期。歐洲央行第一輪LTRO1貸款到期,388億歐元需要還款,不過預期沒有大問題。在亞太區,日本銀行黑田東彥在達沃斯發言,日本工業生產低位回升。澳洲CPI回落,紐西蘭央行應該不會降息,不過言語上或許比較鴿派。(轉載自陶冬博客,以上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