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流涎警訊 父母別大意
小寶寶流涎一般都屬於正常現象。尤其是寶寶開始長牙以後,由於牙齒對牙齦的刺激,使涎水分泌增多。寶寶在半歲左右涎水分泌會達到高峰,到一歲左右流涎現象就會逐漸消失。
但是有些流涎現象並非正常狀態,而是身體的臟腑較一般孩子虛弱或是有一些腦部疾病,因此為人父母要特別留意。
1、脾胃虛弱:什麼情況易導致寶寶脾胃虛弱?多見於母乳餵養時間過長,且無添加輔食的寶寶。例如:餵養母乳至一歲以後斷奶,此時才開始添加輔食者。
2、突然流涎:如果寶寶已經不流涎水,突然又再流涎,此時就要觀察孩子是否有發熱、拒食、煩躁、口腔黏膜充血、潰瘍或白點,或者有無其他異常現象。
3、腮腺受損:有些成人喜歡捏寶寶的面頰,造成腮腺受損,也會使寶寶流涎增加。
4、二歲之後流涎:如果寶寶到了2歲以後還在流涎,沒有口腔疾病,要考慮寶寶是否患有智障等腦部疾病。如果寶寶是因為智障而流涎,一般會伴有反應遲鈍、目光呆滯、哭鬧無常、舌頭伸出口外等症狀。
【上述出現的流涎現象,需要及時看醫生】
流涎查不出病因 中醫收涎有實效
如果寶寶有非正常流涎現象但又查不出病因,往往是中醫講的脾胃虛弱或者脾胃積熱而流涎。
脾胃虛寒型
這類型的寶寶一般涎水清稀而量多,嘴角及下頜部皮膚因為經常被涎水浸漬而溼爛搔癢,並伴有面色蒼白,口唇色淡,四肢不溫,哭聲低弱,大便稀溏。母乳餵養的媽媽要注意平時不吃冷食,並可服用五味異功散加減化裁溫補脾胃,寶寶也可服用少許此方調理。
脾胃積熱型
這類型的寶寶涎水稠黏,下頜部皮膚紅赤、痛癢,口角赤爛,面赤唇紅,哭聲響亮,飲水量大,大便穢臭或燥結,小便短少色黃。母乳餵養的媽媽平時要注意不吃辛辣食品,多食蔬果和飲水,並可以服用瀉脾散加減化裁清瀉脾熱,小寶寶也可以少許服用。
寒熱症狀不明顯者
如果寶寶的寒熱症狀不明顯,可以用適量的益智仁5克、茯苓5克、白朮5克、山藥5克煎水代茶給寶寶服用,可加少許白糖調味。(須由專業中醫師看診後再行服用)
簡單易行收涎法
提醒父母們,無論是生理性流涎還是病理性流涎,均應該及時擦乾涎水,保持口周、下頜、頸部等部位的乾燥。可在頸部塗擦爽身粉,必要及時更換頜下墊物。以下提供幾個簡單的收涎法,對於改善小兒涎水過多有不錯的實效。
1、將新鮮石榴汁加少許水稀釋後塗在寶寶的口腔。
2、經常按揉寶寶的湧泉穴,每日每穴按揉100次。
3、將制南星30 克、生蒲黃12克研成細末,加適量的米醋調成糊狀,每晚睡覺前敷於寶寶雙足的湧泉穴,再用膠布黏上,次日用溫水打溼膠布後將膠布和藥糊除掉。
4、明礬15~20克,將明礬研成末,用開水化開,再加溫水,浸泡雙足,水量以浸沒寶寶的足背為宜。以上方法可單用,也可以同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