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占領運動的前世今生
前些天上課時,問學生對占領華爾街運動有何看法。這些大學三、四年級的學生說,沒有太多的看法,也不特別關心。我說是不是因為校園離曼哈頓太遠,如果我們在華爾街附近,你們會去翹課遊行嗎?我要他們想一想再回答。想了一會兒他們紛紛說,可能還是不會去,因為抗議的訴求太雜、太紛亂,沒有明確目標;去的大學生是因為找不到工作,而在華爾街露宿也不會幫自己找到工作。
占領 波及世界
從加拿大那個雜誌發起倡議占領華爾街以來,截至10月底,全球900個城市群起響應。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在關注這個運動在自己國家已經起到、或可能起到的發酵、擴散效應。學院的教授也在討論占領華爾街運動,大家一致認為,要讓這個運動取得成效,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領導人,也需要明確而共同的綱領。眼看紐約的嚴寒來臨,這些人在室外的日子不會好過,如果能有一個權威人物、領袖人物站出來,或一群領袖站出來,而且有明確的訴求,也許會有茶黨那樣的影響力。
在美國有人示威,人們除尊重其民主權力,還希望示威者能形成政治力量,拿出實實在在的政治綱領,並有人身先士卒,因為這股力量多少代表新的民意,強過民主、共和兩個老牌政黨的老調重彈。說來有趣,同樣的示威如果在中國發生,中共政府最害怕的,卻恰是有人出面來組織、提出政治綱領。他們急於查「黑手」、急於滅火、維穩的心態,與正常社會形成鮮明對比。
鄭州數百名老人戴著紅袖章舉行集會,要「堅決支持美國人民偉大的華爾街革命」。從某個角度看,對這些「支持美國」的鄭州老者,倒不必過於譴責、苛求他們。他們認識的角度、接觸到的訊息也有限;倒應該幫助這些老人,給他們破網軟體。只要他們嘗到了自由的甜頭,以後的抗議就會更準確、更理性、更有目的性了。
前世與今生
華爾街抗議的歷史,至少可追溯到300年前。金融體系問題和金融家的貪婪,政府監管無力,一直是人們抗議的主因。1837年2月在曼哈頓,因為紐約人抗議食物短缺、麵粉價格上漲。抗議民眾遊行到麵粉囤聚商人的倉庫,搶走了五百桶麵粉和一千浦式耳(約27,216公斤)的小麥。
1857年11月,數千失業的紐約客上街,在商品交易所外聚集,要求金融公司和美國政府對他們施以援助。更早的華爾街抗議是1712年,在紐約金融區的中心地帶,一群非洲黑奴在市區縱火,抗議奴隸主虐待。他們殺了9名白人殖民者,但21名抗議者後來被殘酷的公開處決。
1920年9月的一天,一輛馬車停在華爾街23號JP摩根的辦公室外,馬車上是100磅黃色炸藥和500磅鑄鐵。爆炸奪去了38條性命,數百人受傷,但放炸彈的人一直沒抓著。爆炸使人們的憤怒轉向那些抗議資本主義的人們,美國股市則因此進入牛市。
華爾街最早的「金融危機」,當屬1792年的暴亂。當時紐約金融市場崩潰後,憤怒民眾變成匪徒,要把導致金融崩潰的投機商杜爾(William Duer)開膛破肚。好在警方及時干預,使杜爾在鐵窗後多活了幾年。
觀望未來
占領華爾街會撐多久,下一步是什麼,人們都在觀望。
紐約福坦莫(Fordham)大學大眾傳播學教授萊溫森(Paul Levinson)認為,占領華爾街運動所代表的,是「直接民主」(Direct democracy)的興起,民眾們要求集體參與決策,不需要選舉任何領導人。《時代週刊》和昆尼匹亞(Quinnipiac)大學的民意調查,都顯示多數美國人對抗議持支持態度,少數人反對,幾乎所有的總統候選人也表示理解和支持。
占領華爾街從傳播學角度看,頗有新意。因紐約市府沒給抗議者頒發「擴音許可」,他們不能用擴音器。這些人傳播演講訊息的辦法,是「人類麥克風」:由演講者周圍的人不斷向外一圈圈的重複所講的語句,使內容一層層向外傳播。抗議者說,這是一個增加凝聚力和團體合力的好方法。
不管是紐約的嚴冬還是時間對人們韌性的考驗,占領華爾街很快會走向分水嶺。它何去何從,需要全人類的思考。其實,100年前,當時的人也處在類似今天的社會狀態中:貧困、失業、債務、戰亂交加,期望渺茫。當時一些政權的選擇,導致了世界的百年紅禍。
19世紀的美國,人們抗議的對象是掠奪財富的巨頭、托拉斯和工作環境。隨後,反壟斷法、工作環境保護法紛紛出爐。從這個角度看,今天中國的國企壟斷、高幹裙帶企業壟斷和惡劣的工作環境,倒更應該是中國民眾抗爭的理由。這顯然是中國政府對關於華爾街的報導匆忙剎車、匆忙轉向的原因。人們都熟悉氣象學上的勞侖茨(Lorenz)定律──蝴蝶效應;一隻蝴蝶振動翅膀,可能在地球的另一端掀起風暴。末世躁動的蝴蝶已經在曼哈頓煽動了翅膀,風暴的目的地會是哪兒呢?人們正拭目以待。
──轉載自《新紀元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