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青農 互相陪伴成長
各縣市都有青年農民聯誼,而桃園縣青年農民聯誼會,互相交流農業產銷技術和觀念,以宅配或產地直銷,建立穩定持久的產銷關係;也與當地社區共同舉辦產地美食饗宴之旅,讓民眾更了解農村生活。桃園縣青年農民聯誼會緣起是農委會輔導處為推廣在地農民組織所成立的單位,針對轄內青農,建立青年農民交流團體,辦理專題講座、標竿學習等工作,成為一個營造青農經驗交流互助合作的聯繫平台。
桃園縣青年農民聯誼會長吳成富說,目前成員約130位,產業含跨有機農業、吉園圃、稻作、特作、蜂蜜、畜產。聯誼會發展方向就是配合政府政策,讓世界看到桃園在地好產品,從產地到餐飲多角化經營,因此設定短中長期目標,主要分為學習跟聯誼兩部分,前者是希望積極參與農政單位各項教育訓練,及提出教育需求;而聯誼的概念則是,一個人走比較孤獨,很多人走可以走得比較遠,從農的過程有人相伴,讓資深農業人員帶領新進農業人員,進而減少摸索時間。
吳成富表示,針對聯誼會內部調查發現,年輕人加入聯誼會5大因素為交朋友、技術交流、農產參觀、互助合作及參加相關課程。但是最重要的起頭都是從交朋友開始,如果不是朋友不會交流技術,農場也不會給人家看,甚至是交換農產品,又回到主軸,先熟識彼此,才會延伸到銷售。
聯誼會不定期及定期舉辦幹部會議,促進會員熟識程度。吳成富舉例,年初舉辦農民春酒,每個人都貢獻一道料理,沒有事先講好,結果都沒有重複;交換禮物活動,不希望購買,而是拿出自家農產品,讓成員認識彼此及農產品;每一季舉辦生日大會,令吳成富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成員分享從小到大,她都是被遺忘在角落的那位,難得有一群人幫她唱生日歌,在她心裡留下漣漪。
此外,也做產業交流,其他青農也會來訪,或是到其他縣市推廣桃園組織成效,吳成富強調,吃喝玩樂很重要,可以將感情昇華;但是工作更重要,因此辦理人力互助、經驗互助,包括從農摸索及經營成本變高等經驗交流,讓青農安穩踏入。
吳成富舉例,蜜蜂是遊牧民族,必須在2、3月下中南部採集蜜,以往蜂農從下午6時開始下蜂箱,整個流程結束已經是隔天早上6、7時了,雖然蜂箱不重,但是一人要扛260箱,是非常非常累的;今年夥伴一起協助,工作快速完成,清晨2時已經回家吃宵夜了。也因為互助,蜂農願意教導其他夥伴養蜂技巧,除人力互助,也提供原物料互助。
聯誼會將在地生產的當令農產食材,透過加工食材設計結合地社區人文地景,打造出專屬桃園縣的田野特色餐飲,並介紹生態池、有機農場生產、生態和農村生活,讓參與的民眾更了解人、土地、作物的關係,享受輕鬆慢遊、體驗農村人文樂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