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資代謝趨穩 教育部:投入教職正當時
近幾年因為流浪教師問題嚴重,許多人想要投入教職卻又擔心需要到處流浪,教育部18日表示,近年修正師資培育政策,改善過去教師自由市場態勢,回歸供需機制,兩年來師資儲備人員減少,已改變過去每年流浪教師暴增問題。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長張明文表示:「1名教師需5年培養,現在正是進場好時機!」
近日為避免少子女化對師資衝擊,修正《師資培育法》,導入嚴謹的供需評估機制,目前102年教育部核定的師資培育量為8,330人,其中取得教師證書有5,136人,通過教師甄試為4,287人,依照現今每年約千人退休人員的比例估算,正好達到10年來供需最穩定的狀態,讓師資儲備人員近2年持續減少。
張明文說,過去開放大專院校教師培育,導致教師數量過度暴增,讓原本希望由市場自由競爭淘汰的美意消失,光民國92、93年的教師培訓每年就多達2萬2千多名儲備教師,張明文說:「一讀就沒工作了。」
張明文認為,1名教師從大學到畢業實習成為教師,至少需5年時間,依照目前控管狀況,鼓勵若有人對教師職業充滿熱忱,現在正是進場好時機。
此外,面對少子女化、偏鄉等教師問題,國教署也祭出方案因應,將逐年提升教師員額,並降低2688專案教師比例,讓代課釋出課程回歸正式教師,以及監督地方政府的代理代課比例,張明文指出,將「朝向代課老師代理化、代理老師正式化的目標邁進」。
面對不穩定 代理教師壓力大
目前公立學校因面臨少子化而不斷減班的問題,大部分學校不願聘請正職教師,多以代理教師因應。台中市大雅國中教務主任陳佳秀表示,代理教師必須面對一年一聘的不穩定狀態,以及授課時數過重壓力。
陳佳秀表示,若規劃以各縣市為單位的教師分配制度,讓代理老師可較有系統分配,當然可避免學校獨招過大的壓力,但過去教育部也有類似規劃,但效果不如預期。
陳佳秀說,有許多待聘的教師並未接受系統分配的安排,讓各級學校面臨教師招聘不足的窘境,最後又回歸到各校獨招的情況。至於教師偏鄉服務加分機制,應可增加教師偏鄉服務的意願,避免偏鄉服務的教師不斷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