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為知己者死

  (大紀元資料室)
(大紀元資料室)

文/貫明

五千年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就是忠孝節義,對於古人來講,為了保全忠孝節義而捨棄自己的生命是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

他們都明白「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的道理,所以在歷史上也不乏為了報答知遇之恩而捨生忘死的英雄好漢。

「士為知己者死」一語出自於《戰國策‧趙策一》,意思是說好漢為知己的朋友不惜捨棄自己的生命。原文是:「晉畢陽之孫豫讓,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說,去而就知伯,知伯寵之。及三晉分知氏,趙襄子最怨知伯,而將其頭以為飲器。豫讓遁逃山中,曰:『嗟乎!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吾其報知氏之仇矣。』」

這段話是說晉國俠客畢陽的孫子豫讓,最初給范、中行氏做大臣,但並未受到重用,於是他投效知伯,得到寵信。後來韓、趙、魏三國瓜分知伯的土地。其中趙襄子最痛恨知伯,把知伯的頭蓋骨拿來做飲器。這時豫讓逃到山裡說:「唉!義士為了自己的知己而犧牲,女子為喜歡自己的人而打扮,所以我一定要替知伯復仇。」

下面是豫讓為報知遇之恩而捨命的經歷:

他隱姓埋名化妝成一個受過刑的人,潛伏到王宮裡以洗刷廁所做掩護,想趁機殺死知伯的仇人趙襄子。不久趙襄子入廁,忽然心一驚,就下令把洗刷廁所的人提來審問,才知道是豫讓化妝行刺。這時豫讓竟拿出匕首說:「我要為知伯報仇!」衛士拿下他,要殺他,可是趙襄子卻制止說:「這是一位義士,我只要小心躲開他就行了。因為知伯死後沒留下子孫,他的臣子中有肯來為他報仇的,一定是天下有氣節的賢人。」於是趙襄子就把豫讓釋放了。

可是豫讓繼續圖謀為知伯報仇。他全身塗漆,化妝成一個生癩之人。同時又剃光了鬍鬚和眉毛,假扮乞丐乞討,連他的妻子都不認識他,看到他說:「這個人長相並不像我的丈夫,可是聲音卻極像,這是怎麼回事?」於是豫讓就吞下炭,為的是改變自己的聲音,他的朋友看到他時對他說:「你這種辦法很難成功,如果說你是一個志士還可以,如果說你是一個明智之士就錯了。因為憑你這種才幹,如果竭盡忠誠去侍奉趙襄子,那他必然重視你和信賴你,待你得到他的信賴以後,再實現你的復仇計畫,一定能成功的。」

豫讓聽了這話笑了笑說:「你的意思是為了老朋友而去打新朋友,為舊君主而去殺新君主,這是極端敗壞君臣大義的做法。今天我會這樣做,就是為了闡明君臣大義,並不在於是否順利報仇。況且已經委身做了人家的臣子,卻又在暗中陰謀計畫刺殺人家,這就等於是對君主有二心。我今天之所以明知其不可為卻要這樣做,也就是為了羞愧天下後世懷有二心的人臣。」◇

延伸閱讀
【名句人生】雁字回時 月滿西樓
2015年04月06日 | 9年前
【名句人生】吾日三省吾身
2014年07月01日 | 10年前
【名句人生】王昌齡〈出塞〉
2014年06月19日 | 10年前
【名句人生】退步原來是向前
2014年06月05日 | 10年前
【名句人生】一片冰心在玉壺
2014年05月29日 | 10年前
【名句人生】木秀於林 風必摧之
2014年04月24日 | 10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