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銀日賺25億 學者:高利貸所得

【記者陳怡蓮/報導】

大陸媒體近日報導,利率上浮和中間業務增加,使大陸16家上市銀行前3季度實現淨利潤近7千億元,同比增長3成以上,平均每天狂賺25億元。經濟學者指出,在一個金融壟斷特別嚴重的環境,這個收益不足為喜。目前銀行為了牟取暴利,把1/3的信貸資金投向了中國高利貸市場。

中國經濟網10月31日報導,16家銀行共實現營業收入1.66兆元,超過西部6省同期GDP總和。實現淨利潤近7千億元,同比增長3成以上,平均每天狂賺25億元。

報導還說,上市銀行之所以能旱澇保收(指土地灌溉及排水情況良好,不論天旱或多雨,都能得到好收成。泛指獲利有保證的事情。),主要是利率上浮的淨利息收入,以及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

經濟學家綦彥臣向本報表示,在一個金融高度壟斷的國家,官方說賺這麼多錢實際上是不足以為喜的。「而且我們經過一些個案調查和數據測算,發現流向高利貸市場有1/3的是銀行信貸資金。雖然表面數據是非常規範合法的,但實際上是銀行工作人員通過高利貸在牟取暴利。」

他還表示,它這個所謂的銀行利率上升,是有一點上升,但不是真實的利率市場。它的利率形成機制是不透明的,所以說它這裡面很有問題。

中國金融反市場經濟

報導中說,通過對比發現,幾家股份制銀行表現整體上好於國有巨頭們。如民生銀行雖然前3季度的淨利潤只有213.86億元,但業績增幅卻達到64.42%。深發展A、華夏銀行同期淨利潤增幅也達到62.93%和44.42%。另外,光大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等增幅都在37%以上。

綦彥臣說,這裡沒有一個是真正的私營銀行。如四大銀行,中信、光大、興業都是壟斷的。中國金融壟斷特別嚴重的就是政府對市場過度干預,扭曲了市場定價機制,也叫「反市場經濟的特徵」。

他指出,為什麼目前整個中國還沒有被國際、尤其是歐盟國家承認市場經濟地位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個「壟斷性」。

1/3盈利剝奪自存款人

報導中說,上市公司盈利水準普遍出現下滑,銀行卻旱澇保收。

綦彥臣表示,上市公司完全靠市場反應,甚至包括市場民眾的心理反應,這就是完全市場化了。所以上市公司不可能靠國家壟斷來強制獲取利益。

他說,銀行則不然,是壟斷,外界的心理反應可以被無視。現在銀行還有一個問題,沒有把收入細化。現在銀行的收入,存貸利息差額的這種收入越來越小,中間業務的收入越來越多。各種手續費,是他們收入的重要一部分。

所以,這個近7千億的盈利額度裡面強行收取的部分占了很多,大約是1/3。也就是說近7千億有相當一部分是從存款人那裡剝奪來的。◇

延伸閱讀
金管會擬籌建亞太區理財平台
2014年08月08日 | 10年前
陸銀鬧錢荒 人行透過SLF注資
2014年01月21日 | 10年前
銀行撤離 中國鄉村高利貸盛行
2013年04月02日 | 11年前
業主頻跑路 陸高利貸恐崩盤
2012年07月24日 | 12年前
高利貸業者曝國有銀行公款私放
2011年11月08日 | 13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