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頭迷宮 4千年前神祕遺址
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溫泉縣以西40多公里,有一個叫阿敦喬魯的古代遺址,在廣袤的草原上佇立著一座座巨大的方形石圍,考古專家稱之為「石頭迷宮」,裡面有約4千年前的古人墓葬,還有祭祀用的「石舞台」。
據大陸媒體報導,「石頭迷宮」阿敦喬魯遺址與墓地是近年來在新疆發現的重要的青銅時代遺存,其年代為公元前19世紀至公元前17世紀,屬於青銅時代早期。「阿敦喬魯」蒙古語意為「像馬群一樣的石頭」。站在遠方山巒眺望這片廣大的草原,一塊塊的巨石被削成片狀,星羅棋布的石頭組成大大小小幾十處的矩陣形狀分布著,陣勢如萬馬奔騰。
古人如何搬運巨石?
「石舞台」是一塊平放的立體巨石,寬近9米,高約6米,面朝東北,在它周圍還有一圈稍小的石頭。考古人員推斷,這是古人舉行祭祀的活動中心。
在古人眼裡,山川萬物都有靈性。特別是在阿敦喬魯遺址這個除了草就是石頭的地方,有突出特徵的石頭更成為人們的精神寄託。一些小山崗上的巨石沒有根,底下還墊著小石塊,明顯不是地裡長出來的,應是古人從其他地方搬過來,作為舉行某種祭祀活動的靈石。
考古人員用碳14測定,「石頭迷宮」年代距今約4千年。古人是怎樣將3、4噸甚至十幾噸的巨石搬到小山崗上的呢?又如何將不規則的巨石分裂成片狀的呢?迄今成謎。
石板如何切割?
阿敦喬魯遺址方圓7公里範圍內分布著60多座石板墓、30多座石堆墓。其中石板墓以柵欄形式圍成方形墓葬,也有的呈長方形。而石堆墓則是圓形,由各種卵石一圈圈堆圍而成。
在這裡發現的石板墓是新疆第一次發現,令人驚歎的是,部分石板還有明顯的切割痕跡。考古人員在山腳下發現很多類似漢堡包的分層岩石,由此推測古人可能是將小石塊或木頭塞進這些岩石夾層中,將其脹破分層,然後再將自然分層的石塊運來砌建墓葬。但這畢竟是現代人的思維和工作方法,古人用的究竟是怎樣的技術與聰明才智?無人知曉。
此外,還發現了人類居住的跡象。在發掘的3座房址中,有一座為長方形,由石塊組成的雙石圍構成,南部有向外突出的石砌門道。房址內遺蹟呈中軸對稱分布,均由石塊構成,基本可以劃分出4個相對獨立的單元,顯示出不同的功能分區,而且,房址內還存在數座窖穴,當時先人居住的情形可見一斑。
墓葬裡的大芸從何而來?
考古人員在清理居住遺址表層泥土和雜草時,陸續發現了石斧、石杵、碾磨石等石器,其中一個石斧有明顯的使用痕跡,其攔腰處有清楚的手握痕跡。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對一個出土石器表面附著物進行分子結構檢測時,檢出大芸(即肉蓯蓉,一種寄生在沙漠樹木梭梭、紅柳根部的寄生植物)的顆粒。可是在阿敦喬魯這片區域內,從沒有大芸生長的紀錄。這些大芸是從哪裡來?而此後的發掘中,又發現兩粒大麥。
距今4千年的「石頭迷宮」到底藏著什麼樣的祕密?是什麼族群在此居住?他們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了?他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的遊牧?還是流著汗水耕作莊稼?出土的碾磨石器除了用來碾磨大芸外,是否還曾碾磨過大麥、小麥等糧食作物?一個個謎團等待著人們去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