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資海外併購案交易接連停滯
近幾年,中資集團頻頻在國際上高調收購大型資產,至去年底似乎到了高潮。但今年以來卻陸續傳出交易停滯。以致如今當中國的財團出現在競投會上,人們更多抱以懷疑眼光而非喝彩。也讓一些曾吹噓與潛在中國資本買家有密切關係的投資銀行家,對這類關係也不再那麽有自信。
例如,去年底一家財團同意支付48億美元購買美國國際集團(AIG)旗下的飛機租賃業務ILFC的控股權,創當時中資最大規模的併購交易,中外媒體大篇幅報導。如今買家已錯過了協議中幾個付款期限。據稱,原因是中資財團內部發生分歧。
再有,一家競購豪客比奇公司(Hawker Beechcraft)的中國企業最後未能籌到收購款,還極力要求拿回5千萬美元的違約保證金,但沒有成功。
中資收購「看不見」的障礙
《金融時報》探討中資海外併購困境的報導中提到:現在看來,只有資金和野心是不夠的,儘管僱傭了包括說客和公共關係專家在內的顧問團,在看不見的方面,例如文化、政治等因素,都是障礙。
據《紐約時報》去年底一篇報導援引中共官員說法中還透露,中共政府給中資企業施加很大壓力,要求它們尋求持有少數股份,而不是直接尋求購買全部控制權,這樣就可以利用外國在管理方面的專家資源。
不過,國際銀行業人士普遍認為,中資併購或收購少數股權的最大阻礙即是:很多外國公司對於接受一個中國合夥人懷有戒心,尤其是因為近4/5的中國買方都是中共國有企業,剩下1/4也往往與中共政府有牽連。
下一波收購目標:房地產
據報導,展望未來,中國下一波收購潮的參與者中可能會有更多民營企業,其中房地產項目最受矚目。
美國西岸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宏絢表示:併購是最難以成功的海外投資方式。相比之下購買大樓要容易得多。民間企業自行集資,在買樓的過程中可以迅速調配資金,而且通常沒什麽政治問題。
收購房地產的吸引力還有一個不便明說的原因。中國投資者只要有足夠資金就能獲得一張臨時綠卡。而越來越多中國人在用錢開路離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