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藍染色相優美

文/謝平平

台灣藍染原料耐光性佳,色相優美,連外國人都寫信前來詢問。藍染屬於「還原性原料」,取得過程較為複雜,其他植物染大多煮沸取色,加上天然媒染劑,就可為衣服上色,藍染植物來自大菁(馬藍,北部較多)、小菁(木藍,中南部較多)。

步驟一【泥藍(藍靛)製作過程】

1. 泡藍:洗淨泡水,約須一週,水色由透明轉為藍綠色。

2. 打靛:撈出枝葉殘渣,加入石灰水不斷攪拌,約須兩小時,水色從綠色轉為深藍。大、小菁枝葉所溶出的水溶性靛藍素碰到空氣,產生氧化作用,成為不溶性靛藍素。

3. 沉澱:不溶性靛藍素結合石灰水中的鈣,經過一段時間,會逐漸沉澱在桶子底部,成為泥藍(藍染原料),而水色則恢復透明。倒出上面的水,將下面沉澱的泥藍晒乾備存。

步驟二【發酵還原過程】

這個步驟又稱為「養藍」或「建藍」,每個過程攸關色素濃淡、固色成敗,是關鍵所在。

1. 將泥藍加入木灰水(鹼性),溶解其色素。

2. 在裝置泥藍的大缸中加入營養劑(如米酒、麥芽糖等),發酵數天,使缸內的水色還原成靛白素。

當衣服、布料等浸泡在缸中,再拿起來遇到空氣,靛白素就會氧化成為靛青素。◇

延伸閱讀
藍染水墨數位創作 葫蘆墩展出
2013年06月05日 | 1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