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面琵鷺在濕地午後現身 捕捉到的珍貴畫面

24日的午後,高雄茄萣、永安濕地的水面微微反光,風不大,鳥卻很敏感。(王建中提供)
24日的午後,高雄茄萣、永安濕地的水面微微反光,風不大,鳥卻很敏感。(王建中提供)

【記者廖儷芬/高雄報導】

11月24日的午後,高雄茄萣、永安濕地的水面微微反光,風不大,鳥卻很敏感。攝影家王建中說得很直接:「看看能不能碰到黑面琵鷺。」他拿著 200–800mm 長焦鏡,再加增距鏡,焦段破千。



「一到現場先看一下目標在哪兒,在遠處停好車再慢慢輕手輕腳走。」他說得像日常,但懂鳥的人都知道,這是為了讓鳥不被驚動,「風吹草動就飛光光,有時再也不回來。」

濕地遠處有鳥影,白色的、成群的,那是他等待多時的主角「黑面琵鷺」,一種對台灣人而言帶著特殊情感的稀有冬候鳥。

黑面琵鷺彎腰覓食時,身體翹的高高的。。反嘴鴴彎腰覓食時,身體翹的高高的。(王建中提供)
黑面琵鷺排成一線,一同在水裡尋找小魚,動作整齊又安靜。正在飛翔的是裡海燕鷗。(王建中提供)
黑面琵鷺來了  水面活了

下午四點後,一群黑面琵鷺飛來。他說:「就在我正前方開始抓魚覓食,我看見非常興奮。」
他的照片記錄得很清楚:有的低頭在水中掃動、有的抬頭甩水、有的嘴裡叼著銀亮的魚、有的振翅準備換位置。



其中一張,一隻黑面琵鷺嘴裡叼著活跳跳的魚,魚尾在陽光下透著金光,那一瞬間剛好被捕捉下來;另一張,黑面琵鷺在低空滑翔,白色翅膀在藍水面上拉出一條乾淨的弧線,動靜之間都清楚得像教科書。



王建中說,他馬上調整快門和感光度,「開始快速連拍」,深怕下一秒就錯過。

這段「吃大餐」的畫面大概只有十五分鐘,牠們吃飽後整群再飛向對岸休息。

黑面琵鷺剛抓到魚,吞食前先在嘴裡轉了兩下,水花順勢飛起。
黑面琵鷺剛抓到魚,吞食前先在嘴裡轉了兩下,水花順勢飛起。(王建中提供) 
黑面琵鷺與反嘴鷸一起出現在畫面裡,濕地午後呈現出多物種的平靜共存。黑面琵鷺與反嘴鷸一起出現在畫面裡,濕地午後呈現出多物種的平靜共存。(王建中提供)
濕地不是只有黑面琵鷺

除了黑面琵鷺,王建中的鏡頭也拍到另一群重要角色:反嘴鷸與黑翅長腳鷸。

反嘴鷸成群聚集,黑白配色在水面上格外醒目,特色的上翹細喙輕輕掃過水面,像是在輕觸每一寸泥灘。牠們時而覓食、時而並排休息,整體畫面像濕地裡井然有序的隊伍。



另一邊,黑翅長腳鷸用著牠們那雙細長、亮橘色的腳在水域邊走動。牠們的體型輕巧,姿勢挺直,停住的時候像一根根小旗子立在濕地上。

這些鳥完全不搶戲,反而襯托出黑面琵鷺的動態和安靜。整個濕地像在午後一起呼吸。

黑面琵鷺咬住一尾掙扎的小魚,準備巧妙地用匙狀嘴調整角度吞下。黑面琵鷺偶爾會用單腳站立。(王建中提供)
嘴喙左右掃動,水面倒影跟著輕輕晃動。
嘴喙左右掃動,水面倒影跟著輕輕晃動。(王建中提供) 

在水面滑動,濕地整體畫面呈現出一種典型冬季候鳥混群共存的場景。高雄永安和茄萣出現蹤跡,吸引攝影家王建中的目光。。(王建中提供)

動態中的珍貴瞬間

黑面琵鷺不是僵在那裡的姿勢,而是活生生的行動:

低頭覓食的動作幾乎一致,三隻排成一線。牠們把整張湯匙狀嘴浸進水裡,再往左右掃動。 水花飛起時,羽毛沾著水,光線把白羽染上淡淡的黃。還有一隻黑面琵鷺抓到一條大魚,那條魚的魚鰭展開,像是還想逃。



有幾隻鴨子在水面滑動,濕地整體畫面呈現出一種典型冬季候鳥混群共存的場景。

這些都不是等一下拍得到的畫面。要夠幸運、夠安靜、焦段夠長,又剛好在光線最剛好的時間。

捕獲獵物的瞬間被拍下,琵鷺的嘴尖夾著魚尾,水面沾起一串細小水花。捕獲獵物的瞬間被拍下,琵鷺的嘴尖夾著魚尾,水面沾起一串細小水花。(王建中提供)
黑面琵鷺與水鳥同在潮間帶覓食,黃昏光影把牠們的身影倒映得很柔和。黑面琵鷺與水鳥同在潮間帶覓食,黃昏光影把牠們的身影倒映得很柔和。(王建中提供)
黑面琵鷺連續在水裡掃動嘴喙,另一隻則抬頭張翅換位置,動作剛好被記錄下來。黑面琵鷺連續在水裡掃動嘴喙,另一隻則抬頭張翅換位置,動作剛好被記錄下來。(王建中提供)
濕地午後的生態對話

黑面琵鷺通常不靠太近,王建中說:「沒這麼長焦拍不清楚。」
但那天下午的黑面琵鷺似乎特別放心,反覆在固定區域捕食,甚至有兩次是「在他正前方」發生。

他說:「有很多精彩的瞬間都沒錯過,非常滿意。」



那些瞬間包括:
黑面琵鷺叼魚、甩頭、吞下去,排隊整齊覓食中的,或是黑面琵鷺只是靜靜站在水面,眼睛在陽光下微微反光

而反嘴鷸群與長腳鷸群在旁邊繼續覓食、休息,像是整個濕地共同維持著一種安穩節奏。

黑面琵鷺咬住一尾掙扎的小魚,準備巧妙地用匙狀嘴調整角度吞下。黑面琵鷺倒影很美麗。(王建中提供)
黑面琵鷺叼起一尾大魚,魚身反射陽光,是整段覓食過程中最精彩的一幕。 黑面琵鷺叼起一尾大魚,魚身反射陽光,是整段覓食過程中最精彩的一幕。 (王建中提供)
在水面滑動,濕地整體畫面呈現出一種典型冬季候鳥混群共存的場景。
濕地畫面呈現出一種典型冬季候鳥的場景。(王建中提供) 


最好的 15 分鐘

也許對濕地而言,那只是日常的一段覓食時光;
但對攝影者,尤其是愛鳥的人,那十五分鐘像是一場專屬的演出。

夕陽前的光線柔和,黑面琵鷺的動作明確又優雅,魚在嘴裡跳動,水面上的倒影被完整留下。

王建中說:「黑面琵鷺很敏感,能拍到牠們覓食真的很難得。」

在這個季節,茄萣與永安濕地本就鳥況豐富,但能把黑面琵鷺、反嘴鷸、黑翅長腳鷸、鴨科水鳥一起拍進完整故事的人並不多。

那一天的濕地,像是悄悄把最好的畫面留給這位拿著長焦鏡的訪客。

黑面琵鷺連續在水裡掃動嘴喙,另一隻則抬頭張翅換位置,動作剛好被記錄下來。黑面琵鷺連續在水裡掃動嘴喙,另一隻則抬頭張翅換位置,動作剛好被記錄下來。(王建中提供)
黑面琵鷺張開翅膀低空滑過水面,白色羽翼被陽光照得很清楚。黑面琵鷺張開翅膀低空滑過水面,白色羽翼被陽光照得很清楚。(王建中提供)
黑面琵鷺與反嘴鷸同時出現在畫面中,象徵著永安濕地的多鳥種生態活力。黑面琵鷺與反嘴鷸同時出現在畫面中,象徵著永安濕地的多鳥種生態活力。(王建中提供)
延伸閱讀
選手參加中國比賽 高市府允清查
2025年11月19日 | 5天前
海軍高雄營區 11/22開放民眾登軍艦
2025年11月18日 | 6天前
民進黨縣市長初選 2立委1議員登記
2025年11月11日 | 13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