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童軍餅乾的力量 香脆背後的勇氣與成長
也許你曾留意過,一盒盒帶有Girl Scouts徽章的餅乾,封面上女孩們笑容明亮,勇往直前,學習戶外生存、划起獨木舟、攀上高繩索。那不是廣告模特兒,而是真正的美國女童軍。
她們的臉上有風的痕跡、有泥土的味道,也有比城市霓虹更閃亮的,好奇與勇氣。這些餅乾可不簡單,是每年可以賣出上百萬盒的女童軍餅乾。
每年二、三月的「餅乾季」,女童軍們就會抱著餅乾箱出現在紐約街頭,臉上帶著羞澀但堅定的笑容。那一刻,她們賣的不只是薄荷巧克力、椰香焦糖、花生巧克力口味的美食……從踏出家門的那一刻,她們正在學習人生中最重要的技能:開口、面對拒絕、設定目標、記帳與管理小小的「企業」。
今年10月29日,在大紐約女童軍(Girl Scouts of Greater New York,GSGNY)的年度傑出女性表彰早餐會(Women of Distinction Breakfast)活動中,所有環節的主持人都由女童軍擔任。在充滿古典風的宴會廳熠熠燈光下,她們自信滿滿的舉起麥克風,向上百人分享她們的經歷,有不少成員都提到了她們賣餅乾的經歷。原來這一盒盒餅乾,竟能成為夢想的入場券、跨族裔友誼的橋、也是女孩挺直背脊、面向世界的第一步。
女童軍餅乾飄香百年
回顧歷史,美國女童軍賣餅乾的傳統可追溯到1917年。當時奧克拉荷馬州一個女童軍團隊自己烘焙餅乾並銷售,在當地高中辦了一場餅乾義賣會,以籌集活動經費。這一模式被不同地區的女童軍仿效,到了1930年代,紐約及費城區的女童軍開始有規模和組織的販售餅乾。
1936年,美國女童軍總部開始設立中央餅乾工廠,商業化生產造就女童軍餅乾第一波銷售潮。到了1950年代,奶油酥餅、花生醬三明治與招牌薄荷巧克力餅乾誕生,一直延續到今日。到了1980年代,女童軍餅乾已足以和市面上最大的烘焙公司匹敵,美國第二大餅乾食品公司Keebler亦和女童軍協會建立了合作關係。
時代變遷,過去女童軍只是在社區、交通樞紐處擺攤、挨家挨戶推銷,如今增加了網路商城,她們學會拍攝宣傳影片、在社群網站推廣。對於參與其中的孩子們來說,不只是為了賣出餅乾,而是她們學習與人互動、管理財務和鍛鍊口才的好機會。
華埠女童軍成歷史見證者
大紐約女童軍自1913年成立,隔年史坦頓島加入,接著王后區、布碌崙、布朗士相繼成立隊伍。在女童軍誓詞與守則中提到:
「盡忠於上帝與國家,隨時幫助他人。做到誠實公正、友善助人、體貼關懷、勇敢堅強,並對自己的言行負責。」
其中一段被忽視卻動人的篇章,來自紐約華埠。根據美國華人博物館(MOCA)的典藏,早在1920年代,華埠女孩就穿上女童軍制服參與行進隊列與募款活動。1943年戰時募款中,華埠小隊更站上隊伍前列。對於當時面臨語言隔閡與社會偏見的移民家庭而言,這制服是孩子第一次以「公共身分」走向城市的象徵。
如今,大紐約女童軍覆蓋紐約市五大區,有超過兩萬名5至17歲的女孩加入,其中七成來自中低收入家庭。每一位女孩、無論口音、語言、宗教、膚色,都能獲得同樣制服與舞臺。
不再膽怯 打開心扉交朋友
今年的大紐約女童軍「傑出女性表彰早餐會」在曼哈頓中城舉行。水晶燈閃耀,圓桌間端坐著身穿制服的女孩們,她們輪流登上舞臺,舉起麥克風分享自己的故事。
有來自收容所的女孩講述:「女童軍給了我第二個家。」也有害怕交朋友的女孩,參加女童軍活動後,很快融入了群體:「女童軍不只是徽章與餅乾,而是彼此珍惜的姊妹情,這種情誼,就是來自不同背景、文化、觀點的女孩們,為讓世界變得更好而團結在一起。」她甚至將自己的經歷寫成書,希望帶給更多女孩力量。
在早餐會上,三位來自不同文化、產業、生命旅程的女性榮獲「傑出女性獎」,她們既是成就者,也是引路人,用親身故事激勵女孩們走出自己的路。
今年榮獲「傑出女性獎」的李美華(Luchia Meihua Lee),是少有的以亞洲文化背景的獲獎者,她是臺美文藝協會(Taiwanese American Arts Council,簡稱TAAC)執行長。她分享第一次造訪女童軍活動時感受到的震撼,孩子們被訓練得自信、挺身而立、勇於提問。「她們的訓練非常嚴謹,不同年紀的女童軍都能夠有機會走入到社區,服務大家,而且可以看到這些女孩們充滿自信,讓我非常驚訝。」
李美華也觀察到不同背景女孩的差異:「非裔女孩非常主動,拉丁裔充滿熱情,亞裔孩子多半謙遜靦腆,但只要給舞臺,她們都綻放。文化表達不是競賽,而是彼此看見。」
另一位獲獎女士Julissa S. Germosén分享個人經歷,她從多明尼加移民家庭走來,是家族第一位完成高中與大學的人,後來踏入科技產業成為僅2%的拉丁裔女性高階領導者,任職於Microsoft、Salesforce等科技巨頭。「我站在企業會議室裡時,往往是唯一的拉丁裔女性。是的,我也曾懷疑自己,但我不會讓那聲音定義我。我告訴自己,我屬於這裡。」當她獲得成就後,成立獎學金,幫助拉丁裔女孩進入大學,如今已有得獎者進入華頓商學院、哥倫比亞法學院進行深造。
談到女童軍時,Julissa眼中閃著光,她對記者說:「我女兒是現在的女童軍,我也是志工。她參與了三年,每次活動後都更勇敢、更有責任感。女童軍不是小活動,它在塑造未來的領袖。」
從事人力資源工作30年的Cecilia Nelson-Hurt,是全球領先人才顧問公司 Heidrick & Struggles的高管,她分享道:「世界上問題太多,女孩們會感到無力,但女童軍教她們從一件事開始,把它做好,就能掀起漣漪。」
從百年前誕生的第一盒餅乾,到今日曼哈頓宴會廳內迴響的掌聲,每一次走上街頭,當女童軍捧起餅乾鼓起勇氣說「你好」時,她已經邁出戰勝自己的一步。
那份勇敢,不是來自完美,而是來自每一次的顫抖後仍砥礪前行,成就最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