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美珍師生展 呈現水墨、青花瓷藝術之美
「釉見好畫 ‧ 丘美珍師生畫展」即日起在桃園新屋圖書館登場,展出丘美珍師生50件水墨、30件青花瓷作品。展品風格多元,融合傳統與現代,透過筆墨的揮灑與釉彩的燒製,呈現藝術獨特的情感力量。展覽展至9月27日止。
丘美珍目前是桃園市竹圍國中專任老師,2012年受聘為新生醫專通識課美術講師。她自幼受父親書法藝術濡染,作品基於傳統水墨的筆墨韻致,又不失個人體悟,彰顯了中國畫藝術的精神。畫作中常有靈動且生動的藝術嘗試,流露出追求自我、超然於象外的心跡,傳遞女性藝術家獨特的審美視界。
丘美珍不只擅長國畫、青花瓷、手捏陶,居家環境設計品味也十分突出,讓不少人對她的客製化藝術品讚不絕口,有時得預約半年到一年,但許多「丘粉」仍耐心等待。
丘美珍曾面臨先生成為植物人的煎熬,還要養育3個兒女,她卻樂觀的說,「早期在畫的時候很多朋友都笑我畫那麼多幹嘛?我相信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想成功就必須努力。」
水墨描繪客家生活、人生態度
丘美珍就讀國立藝專美術科西畫組時,拜師水墨畫家李奇茂學習人物畫,1981年的作品《不唱山歌心不爽》被臺灣藝術教育館收藏;她又拜師胡念祖習畫山水,常年來以水墨描繪客家人「拉胡琴、唱山歌、休閒」等生活主題,展現客家族群樂天知命的人生態度。
先生變成植物人時,丘美珍當時有個念頭,應該要有自己的興趣與寄託,於是拾起課本,整理畫作,考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造形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
丘美珍水墨作品意境深遠,展現東方文化的雅緻與哲思;青花瓷則以藍白交錯的色彩之美,展現古典與創新的融合,讓觀者在欣賞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時代與文化的交會。
丘美珍致力於藝術教學四十餘年,她認為藝術是一種正能量的交流。她表示,一幅優秀的畫作,必須具備情感、思維、技巧三大要件。因為本身是客家人的關係,作品中時常注入對客家文化的感情元素。
作品展現庶民日常 親切動人
丘美珍的作品展現出庶民自然的日常,既親切又動人。《桃園之美》作者徐組寬指出,以作品《農忙過後》為例,大樹下的農民翹腳喝茶下棋,描寫的絲絲入扣,觀者彷彿能聽見爽朗的笑談聲與下棋聲,不自覺的沉醉在這美好的純樸之中。
再看作品《義民心鄉土情》,描繪的是臺灣義民節的盛況空前,義民節為臺灣信仰,旨在記念保衛家鄉的義民軍,整體畫面繪製了370多人共襄盛舉,讓人感受到古早社會的濃濃真情。
丘美珍曾獲文建會(現文化部)舉辦「我愛梅花」大專組第1名、亞太地區藝文金獅獎國畫類第2名、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國畫類第3名等。丘美珍對青花瓷彩繪同樣有專精的研究,並投身青花瓷文化創意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