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台灣資訊仍被遮蔽 勇氣更顯珍貴

《大紀元時報》8月21至25日在台中通豪大飯舉辦「勇者之路——台灣發行日報暨《九評共產黨》二十周年特展」,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副教授謝銘峯23日向《大紀元》表示,展覽讓他深感震撼,不僅揭露許多過去不曾接觸的訊息,更讓他意識到即便在台灣,資訊仍可能被遮蔽,「這是我今天最驚訝的地方。」
謝銘峯說,參觀過程中首次接觸到「三退」相關資訊,令他感到訝異。「我們已經生活在一個資訊發達的時代,但仍有一大半的訊息沒有被報導。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大陸可以理解,但在臺灣還有這樣的狀況,真的很驚訝。」
他進一步指出,認知與信念的建立應該基於多元訊息,「通常需要聽到正反不同的意見,再自己做出判斷。但若我們根本無法接觸到完整資訊,那麼信念的基礎就會出問題,結果可能並不是真實的。」
肯定《大紀元》堅持中立對於《大紀元》20多年來堅持辦報,謝銘峯坦言印象深刻。他提到,自己當場上網查詢,發現《大紀元》並沒有依賴政府或財團資助,而是靠訂戶支持,「能在激烈的政黨對立環境下保持中立,非常不容易,也因此彌足珍貴。」
他也鼓勵《大紀元》繼續堅守本分:「希望你們繼續堅持中立立場,報導大多數人應該知道的真相。這樣的媒體在市場裡越來越稀有,請一定要努力堅持下去。」
勇者的特質在於「勇氣」在留言牆上,謝銘峯選擇了「勇氣」作為最重要的勇者特質。他解釋說:「誠實、正義、善良都可以是勇氣的一部分,但勇敢必須用行動展現。善良的人若選擇沉默,力量有限;唯有勇敢站出來說話,才真正能改變現狀。」
他強調,沉默的大多數雖然善良,卻常常缺乏勇氣,因而抵不過少數敢於發聲的人,「這就是為什麼勇氣如此重要。」
民主與資訊的反思謝銘峯也提到,這次展覽讓他開始重新思考共產主義、資本主義與民主制度的問題。他坦言,過去對共產黨的認識大多來自教科書,但今天參展前半小時,反而是他一生中花最多時間理解共產黨的一刻。
他坦言,如果如展覽所揭露的,共產黨真的如此邪惡,那台灣人當然需要更清楚地了解。「但作為知識份子,我必須收集更多資訊來判讀,不會只接受單一說法。我會把共產主義或共產黨看作是一面鏡子:經濟體制上,資本主義是否真的是最好的?政治體制上,民主是否真的是最理想的?其實都還有值得反思之處。」
謝銘峯指出,民主政治本身也有系統性的謬誤,「當選民缺乏理性、無法獲取足夠資訊時,民主制度其實是危險的。」他認為,今天的展覽讓他開始重新思考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和共產主義之間的關係,「這是一種新的反思。」
憂心下一代民主素養不足謝銘峯觀察,現代人面對資訊爆炸,反而失去了判斷力,「今天聽到誰講這樣,明天又聽到誰講那樣,究竟誰講得才對?」更令人擔憂的是,下一代對會影響他們生活的重大議題興趣低落,「這是一個嚴重的隱憂。如果我們這一代不能讓下一代提早建立公民素養,他們未來如何承擔起國家社會的責任?」
他認為,媒體除了日常新聞,更應該扮演引導社會的角色,「像《大紀元》這樣的媒體很重要,但同時也要思考如何接觸年輕人。因為年輕人已經不看紙本報紙,他們接觸的是短影音、社群平台。如果重要訊息無法進入他們的領域,那麼他們就很難培養出應有的民主素養。」
最後,謝銘峯寄語《大紀元》:「請《大紀元》繼續做對的事情,並且找到拉近年輕世代的方法,讓他們也能看見真相,培養勇氣,為未來的社會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