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快樂

英國作家約翰.拉布克:「快樂有如拉小提琴,即需要常常練習。」快樂無所不在,有些快樂是在無意中發現,有些快樂是靠自己努力獲得。有想法負面的人,會認為快樂是透過比較而來,看到有人比自己落魄,就會覺得自己比較快樂,這就是真正的快樂嗎?我覺得不是。
前陣子看見《大紀元時報》副刊版面,有個「心靈小語」專欄,正好報導〈快樂的真相〉,其意:快樂的本質,來自於落差。當我們從沒有到擁有,這段轉變帶來強烈的心理刺激,讓我們感受到滿足與幸福。然而,當我們適應了擁有的狀態,這份刺激便會逐漸淡化。除非再次經歷從無到有的過程,我們才可能再次感受到那份喜悅。
但我個人覺得,「快樂」不一定是來自於收穫,更多的是,收穫過程中的付出,付出見證了你的快樂。曾經有項調查,人在即將過世前,問他們覺得人生中,最遺憾的事是什麼?許多人說:「最後悔沒有多陪陪家人。」包括蘋果創辦人賈伯斯也是如此。記得人生病時,會說什麼話嗎?「到頭來沒有任何事比健康更好,但是他們都要到生病時,才會知道這是最大的快樂。」這是一句源自古希臘的名言。
快樂是人生中不斷追求的,但快樂到底是什麼呢?是物質上的滿足?還是他人的給予?又或是品味悲傷後的感悟?最終,也唯有在付出過後,才能真正從心靈深處,發出會心一笑。
對大多數人來說,快樂的程度多由獲得的多寡來定義:一份生日禮物、意料之外的颱風假、甚至是周年慶時,搶到中意的衣褲服飾。但仔細想想,這些生活中的小確幸,哪個不是從他人手中拿取,又有什麼是出自於努力付出後的回報?真正的快樂,不是被動的獲得,而是要自己去爭取,當哪天失去了這些小確幸,失去了意外的驚喜,還能持續在身旁的,才是真正的快樂。
付出,可以給我們帶來心的愉快。我付出,所以我快樂。這是透過積極主動的態度所換來的,只要改變自己的心態,就會發現快樂無所不在。謝謝《大紀元時報》常常在心靈小語裡,提供我快樂的「激湯」,讓快樂的真相帶領我,去領會到真正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