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信任與笑容是最大成就感」 屏東寄養爸爸譚聖文獲模範父親

屏東家扶寄養家庭的譚聖文爸爸,10多年來無私陪伴13位寄養兒童成長,獲選為113年度屏東縣模範父親,他雖然沒有親生子女,卻以溫柔堅定的父愛,為寄養童搭建一個溫暖安全的避風港。
現年51歲的譚聖文與妻子張靜宜是一對虔誠的基督徒,2人自民國103年起成為屏東家扶的寄養家庭。在經濟與生活穩定後,夫妻倆決定將時間投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初期因需照顧長輩,譚聖文一度猶豫是否投入寄養服務,但在參加屏東家扶舉辦的說明會後深受感動,與妻子一同接受寄養家庭訓練,開啟了擔任寄養家庭的旅程。
「從沒想過自己能當爸爸,但寄養童的信任與笑容,是我最大的成就感。」譚聖文說。他每天陪寄養童運動、閱讀、遊戲,晚上講故事、做晚安禱告,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卻深深滋養寄養童的安全感與歸屬感。
譚聖文特別記得一位患有過動症的寄養男孩,曾因行為被學校及社區誤解,甚至遭到抗議,但夫妻倆未曾退縮。他們透過運動幫助孩子釋放情緒,陪他練習腳踏車、打棒球,最終孩子獲得國外家庭收養,在人生的新頁中展翅飛翔。多年後,譚聖文仍夢見孩子開心玩耍的模樣,會有思念與欣慰交織的淚光。
除了情感陪伴,譚聖文也關心寄養童的學習與成長。他鼓勵寄養童閱讀、唱歌,並擔任學校課後班志工,協助寫功課、互動教學,以身作則傳遞價值觀與責任感。他也用幽默與創意建立親子連結,曾對青春期寄養少年唱歌表達心意:「你是我的寶,一直為你感動驕傲。」那份真誠,即使靦腆的寄養少年也能深刻感受。
面對孩子的情緒、學習或行為問題,夫妻倆總是共同討論、互相支持。他們陪孩子拜訪校長老師、事前認識學校,甚至準備小禮物為孩子奠定社交基礎。也曾有孩子從需服藥、持有身障資格,進步到不再需要藥物治療,這些改變都是他們用心陪伴的成果。
屏東家扶社工督導黃淑玲表示,譚聖文雖沒育有子女,卻用滿滿的愛與耐心,成為13位寄養童的父親。他是寄養家庭中溫柔而堅定的典範,讓孩子重新相信家庭與關愛。
黃淑玲指出,譚聖文的故事讓大家看見,父親不只是一種身份,更是一種選擇與行動。他不是孩子的生父,卻用無私的愛填補缺口,照亮孩子人生的路。他的父愛溫暖、穩定,是孩子一生中最難忘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