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文物 經典館藏】 猜一猜,這是哪個故宮文物呢?內頁看答案!

清 乾隆六圭。(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清 乾隆六圭。(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大紀元訊】

 

‧ 物件:清 乾隆(西元1736~1795年)六圭

‧ 說明:長20.5公分,寬6公分,厚0.8公分

乾隆十四年(西元1749年),39歲的乾隆下令製作此組〈六圭〉,貯放於精心設計的「昭華表德」木匣中,並為文鑴刻於木匣外,說明製作目的為「凜比德之義」、「繼三代之隆軌」,政治意圖不言而喻,亦即大清國雖起自白山黑水,然德足配天,故繼承法統,御極九州。

雖說寓意嚴肅,然由紋飾設計仍可看出乾隆的藝術美感。例如木匣文中論及琰圭的功能為「除慝、易行」,代表天子查察罰惡的職權,但今人觀察乾隆製作的琰圭,多難以察覺其中的殺伐之氣,反而感到對稱典雅之美,這種視覺美感是如何做到的呢?

觀察明清皇帝冕服,可見專屬皇帝的「天子十二章」,其中冕服下方的「斧」和「相背兩弓圖案」,即為十二章中的「黼」和「黻」,象徵皇帝應具備的人格特質「決斷」及「明辨」。

琰圭即將此兩圖案巧妙設計其中,以應合琰圭除慝、易行的功能,同時刻意將相背兩弓的「黻」比例拉長並置於中軸,由此形成高貴莊嚴的皇家氣息,同時也淡化琰圭令人畏懼的森嚴內涵,可謂高明設計。◇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