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李明龍 以畫刀書寫台灣鄉土的力量與美感

一刀兩分的剪影藝術——陰刻與陽刻之美。(廖儷芬/攝影)
一刀兩分的剪影藝術——陰刻與陽刻之美。(廖儷芬/攝影)

【記者廖儷芬/雲林報導】

從事藝術創作四十餘年,高雄畫家李明龍的創作生涯涵蓋了從室內設計、人像素描、一刀剪影藝術到油畫創作的多樣性探索。在他的最新展覽中,李明龍用畫刀取代畫筆,以粗曠有力的筆觸展現台灣鄉土原貌的力量與美感。特別是記錄那些可能在當代社會中漸漸消失的人物與景象,使得這些過往的生活痕跡得以永遠保存於藝術之中。

李明龍的作品,記錄那些可能在當代社會中漸漸消失的人物與景象。李明龍的作品,記錄那些可能在當代社會中漸漸消失的人物與景象。(廖儷芬/攝影)

古厝下的生命律動--與影子賽跑的農夫

在李明龍的作品《雲林二崙古厝曬稻子》中,他賦予了日常生活場景以生命的動感,透過陽光與影子的交織,讓觀者看到了農夫與大自然的對話。

「我利用陽光,透過陽光的變化,讓影子與農夫的動作交織出一段與時間賽跑的故事。」李明龍形容道。在他的畫作裡,農夫必須爭取時間,避免稻穀被陰影覆蓋。「農夫的辛勞不僅僅是收穫,更是在與影子一同賽跑。」這些日常場景被賦予了深刻的生命力量,反映出李明龍對農村生活的深刻理解。

「雲林二崙古厝曬稻子」中,李明龍賦予了日常生活場景以生命的動感。「雲林二崙古厝曬稻子」中,李明龍賦予了日常生活場景以生命的動感。(廖儷芬/攝影)

李明龍表示最難的部份在古厝的神明廳,這座老房子在他的筆下重現了曾經的生機。

李明龍回憶著創作過程時表示,光明燈、八仙桌等元素位於陰暗的角落,重要的不是將它們具象地描繪出來,而是捕捉到那種氛圍與意境。「我想讓這座沒人住的古厝,重新充滿生命,像仍然有人居住的樣子。」透過光影的巧妙運用,他成功地讓這座寂靜的空間,再度回到了人們的視野中。

李明龍表示最難的部份在古厝的神明廳,這座老房子在他的筆下重現了曾經的生機。李明龍表示最難的部份在古厝的神明廳,這座老房子在他的筆下重現了曾經的生機。(廖儷芬/攝影)

村莊一角的現場感與後製思考

除了對傳統場景的描繪,李明龍在創作《村莊一角》時,亦強調現場素描與拍照二、三十張照片,再後期製作結合出來的圖案。透過光影的立體感,讓靜止的畫面變得栩栩如生,也展現出下午時分的光影變化。

「現場素描是創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李明龍透露他賦予作品生命感的秘訣。「每個地方的光影變化都是經過思考後的創作。」他強調,畫家的工作不僅是簡單地重現現實,而是賦予畫面更深的層次感與情感。

李明龍在現場素描後,又拍了二、三十張照片,再後期製作結合出來圖案。李明龍在現場素描後,又拍了二、三十張照片,再後期製作結合出來圖案。(廖儷芬/攝影)

黎明與黃昏的對比——光影中的溫柔與強烈

日出與黃昏的光影變化在李明龍的畫筆下,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感受。他將這兩個時刻的光影對比詮釋得淋漓盡致。

「早晨的日出是從黑變到亮,這種對比非常強烈。」李明龍談到,日出時的光明瞬間打破了黑暗,充滿了張力。而黃昏則是從亮漸漸變暗,顯得柔和許多。「日出的黑與亮交錯帶來的強烈對比,與黃昏光線緩慢退去的溫柔色調,都是大自然在一天之中最迷人的瞬間。」這種光影中的溫度,傳遞出他對大自然的深刻觀察與感悟。

李明龍談到,日出時的光明瞬間打破了黑暗,充滿了張力。而黃昏則是從亮漸漸變暗,顯得柔和許多。李明龍談到,日出時的光明瞬間打破了黑暗,充滿了張力。而黃昏則是從亮漸漸變暗,顯得柔和許多。(廖儷芬/攝影)

現代鐵牛的律動——機械與大地的交響

李明龍對於現代農業與傳統耕作之間的衝突與融合也有著獨特的見解。在他的作品《現代鐵牛》中,他以機械與土壤的互動,展示了農田裡的和諧律動。

「這幅畫是在表現機械式的動作,像是一頭現代的鐵牛。」李明龍形容機械耕作時,彷彿它們有了自己的生命。「土壤被機器翻動,散發出一種流動感。」他捕捉到這些瞬間,讓觀者感受到現代科技進步帶來的力量,與傳統勞作的延續。

作品《現代鐵牛》中,他以機械與土壤的互動,展示了農田裡的和諧律動。作品《現代鐵牛》中,他以機械與土壤的互動,展示了農田裡的和諧律動。(廖儷芬/攝影)

夜市中的琉璃大師——專注與專業的凝聚

李明龍的畫作《琉璃燒製》描繪了一位七十多歲的琉璃大師許老師,他在夜市的工作場景生動地展現在畫布上。這幅作品透過強烈的光影對比,展現了許老師專注於琉璃創作時的專業態度。

「這幅畫的核心是要表現許老師的專注、專業還有專心。」李明龍說道。他希望透過這幅作品,向工藝大師致敬,也讓觀者感受到工匠精神在當今社會中的重要性。

李明龍的畫作《琉璃燒製》描繪了一位七十多歲的琉璃。李明龍的畫作《琉璃燒製》描繪了一位七十多歲的琉璃。(廖儷芬/攝影)

畫刀與寫實——李明龍的藝術探索之路

李明龍在繪畫工具的使用上勇於突破。十五年前他捨畫筆選擇了畫刀,將這原本多用於抽象表現的工具,運用於寫實繪畫的創作之中。

「大部分畫刀都是用來畫抽象或半抽象的,但我把它當作畫筆來使用,試圖用畫刀去畫寫實。」李明龍表示,這種方式的挑戰性很高,但他堅持走這條路,並從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創作風格。透過畫刀的獨特觸感,他的作品展現出不同的質感與立體感。雖然原料需求量更大,但因為可以不斷堆疊,這種層次感是他著迷畫刀的原因。

透過畫刀的獨特觸感,他的作品展現出不同的質感與立體感。透過畫刀的獨特觸感,他的作品展現出不同的質感與立體感。(廖儷芬/攝影)

層次分明的黑暗與光影——大武山下的原鄉部落

在李明龍的作品《大武山》裡,他描繪了屏東來義部落的壯麗景觀。儘管村莊下午三點後都會被山的陰影籠罩,但李明龍透過畫刀,賦予了這片黑暗中的景物以層次與深度。

「用畫刀來畫寫實,能立即堆疊出層次感,不用像畫筆那樣一層層慢慢疊上去。」李明龍表示,畫刀的厚度自然形成了陰影,讓畫面呈現出強烈的立體感。

來義部落下午三點後都會被山的陰影籠罩,但李明龍透過畫刀,賦予了這片黑暗中的景物以層次與深度。來義部落下午三點後都會被山的陰影籠罩,但李明龍透過畫刀,賦予了這片黑暗中的景物以層次與深度。(廖儷芬/攝影)

雨後的守護者——環保媽媽與忠犬的動人瞬間

李明龍的作品《環保媽媽與忠犬》描繪了一個雨後的小故事:一位環保媽媽推著車,默默地撿拾環保物品,她的小狗則守護在旁,警惕地望向遠方。這幅畫作,通過細膩的構圖,表現出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連結。

「這隻小狗是我家的,我將它加在畫面裡,讓畫作不再孤單。」李明龍表示,他希望通過小狗的加入,賦予畫面更多的生動感與情感深度。

李明龍作品:環保阿嬤與忠犬。李明龍作品:環保阿嬤與忠犬。(廖儷芬/攝影)

創作的沉澱與轉換——畫家李明龍的繪畫過程哲學

對李明龍而言,創作過程不僅是技法的運用,更是一種思想的沉澱與轉換。他認為,創作的過程需要不斷地反思與調整,讓每一幅畫在自然的節奏中達到最佳狀態。

「我們畫畫的人通常會有兩個畫架。」李明龍談到他在創作中的沉澱過程,他會將一幅畫放在一旁,讓自己暫時脫離當前的創作,等重新審視時,便能看清之前看不到的問題。

對李明龍而言,創作過程不僅是技法的運用,更是一種思想的沉澱與轉換。對李明龍而言,創作過程不僅是技法的運用,更是一種思想的沉澱與轉換。(廖儷芬/攝影)

AI與藝術的本質差異——李明龍對創作過程的深情堅持

李明龍認為,AI雖然可以快速生成作品,但它缺乏的是創作中的人性與情感。「AI沒有過程,它只有成品。」他強調,藝術的真正價值不僅在於最終結果,更在於創作過程中的每一個感悟與思考。透過手工創作,藝術家得以在每一筆畫中注入靈魂,這是機械所無法取代的。

「AI沒有過程,它只有成品。」李明龍強調,藝術的真正價值不僅在於最終結果。「AI沒有過程,它只有成品。」李明龍強調,藝術的真正價值不僅在於最終結果。(廖儷芬/攝影)

一刀兩分的剪影藝術——陰刻與陽刻之美

李明龍的剪影藝術,是一門獨特的技法。他僅用一把剪刀、一張紙,便能創造出陰刻與陽刻兩種截然不同的視覺效果。「一刀就完成了。」李明龍以精湛的技藝,展現了如何透過簡單的工具,創造出獨一無二的藝術作品。

他僅用一把剪刀、一張紙,便能創造出陰刻與陽刻兩種截然不同的視覺效果。他僅用一把剪刀、一張紙,便能創造出陰刻與陽刻兩種截然不同的視覺效果。(廖儷芬/攝影)

畫布與畫刀的碰撞——「畫刀畫布好色之圖」

此次畫家李明龍在雲林北港文化中心舉辦的「畫刀畫布好色之圖」展覽,展出了51件風景畫與人物畫等油畫作品。通過畫刀與顏色的堆疊,他記錄了台灣農村生活的片段,讓過往的鄉土故事留存在他的畫作中。

展覽即日起至9月18日展出,李明龍邀請所有民眾前來感受畫刀與鄉土交織出的藝術魅力。

在雲林北港文化中心舉辦的「畫刀畫布好色之圖」展覽,展出了51件風景畫與人物畫等油畫作品。在雲林北港文化中心舉辦的「畫刀畫布好色之圖」展覽,展出了51件風景畫與人物畫等油畫作品。(廖儷芬/攝影)

李明龍畫家簡介:

2013年外交部駐華府辦公室邀請美國DC雙橡園國慶酒會現場表演素描剪影藝術家

2016年外交部駐西雅圖辦公室邀西雅圖國慶酒會現場表演剪影藝術家

2017印第安納波利斯是邀請台灣名間藝術家表演藝術家

2023年高雄市岡山文化中心創意油畫個展

2024年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至上館創意油畫個展

高雄市街藝發展協會第一屆理事長

高雄市圓夢美術推廣畫會顧問

2013年外交部駐華府辦公室邀請李明龍到美國DC雙橡園國慶酒會現場,表演素描剪影藝術。2013年外交部駐華府辦公室邀請李明龍到美國DC雙橡園國慶酒會現場,表演素描剪影藝術。(廖儷芬/攝影)

延伸閱讀
高雄婚紗店火警損逾2億 3店貓喪生
2024年09月10日 | 8天前
五湖四海宴 展工藝之美
2024年08月21日 | 28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