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茶不「涼」 香港印象龜苓膏何時出現 ?

香港史學會總監鄧家宙博士。(受訪者提供)
香港史學會總監鄧家宙博士。(受訪者提供)

文/曾蓮

昔日經過香港街頭,遠遠看到店鋪門口擺著的銅壺與銅鼎,就知道這是一間涼茶鋪。時代變遷,銅壺變成了不鏽鋼容器,老一輩對器皿的講究也漸漸被後人遺忘。

舊式涼茶壺。(受訪者提供)舊式涼茶壺。(受訪者提供)

昔日沒有電子設備加熱,銅鼎就是當年重要的龜苓膏保溫器皿。如今標榜「清熱解毒」的龜苓膏,最初引入香港時並非如此。所謂的「涼茶」其實並不「涼」?今天,香港史學會總監鄧家宙博士將和讀者分享他的有趣觀察。

楊春雷特效涼茶的不鏽鋼壺。(攝影/曾蓮)楊春雷特效涼茶的不鏽鋼壺。(攝影/曾蓮)

鄧家宙展示了幾張涼茶鋪的相片,當中最為矚目的就是近百年歷史的恭和堂葫蘆狀銅壺和黃銅爐鼎,歷經歲月洗禮,仍然古雅、鋥亮。他說:「香港的涼茶鋪有兩個標誌(ICON),一個是裝龜苓膏的鼎,一個是葫蘆形的銅壺,這兩個容器相信只有香港才將它們變成了ICON。廣州的傳統涼茶鋪其實過去沒有賣龜苓膏的,是八、九十年代以後才引入的。」

恭和堂的龜苓膏銅鼎。(受訪者提供)恭和堂的龜苓膏銅鼎。(受訪者提供)

一盅盅熱騰騰的龜苓膏。(攝影/祥龍)一盅盅熱騰騰的龜苓膏。(攝影/祥龍)

鄧家宙解釋,涼茶其實並不是指溫度上的「涼」,過去飲涼茶多是熱飲,是流傳至今才有凍飲。從一些有歷史的涼茶鋪招牌來看,用字是「凉」而非「涼」,是指涼性草藥煲煮成的茶湯的專用名詞,所以根據港九生藥凉茶商聯總會的說法,「凉茶」才是正字。◇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