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研究立百病毒 學者憂恐成「生物武器」

武漢病毒研究所等機構對立百病毒的研究,令專家擔心中共在研發生物武器。圖為武漢病毒研究所P4實驗室。(Hector Retamal/AFP)
武漢病毒研究所等機構對立百病毒的研究,令專家擔心中共在研發生物武器。圖為武漢病毒研究所P4實驗室。(Hector Retamal/AFP)

【記者Omid Ghoreishi/報導、周行/編譯】
前史丹佛大學醫學院教師、現任阿托莎治療公司(Atossa Therapeutics)執行長奎伊(Steven Quay)對《大紀元時報》說,2000年代初爆發的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讓中共知道了病毒的威力,並開始把病毒「視為潛在的生物武器」。

奎伊特別擔心武漢病毒研究所等機構對立百病毒(Nipah)的高風險研究,因為該病毒比SARS更致命。立百病毒是人畜共通病毒,即可從動物傳播給人類。

奎伊說,「如果你能在釋放病毒前,為本國民眾研發出疫苗,你就能達到真正不同的效果——這是一種武器。」

奎伊說,來自武漢病毒研究所的數據等證據表明,中共正在從事立百病毒研究。

立百病毒致死率極高

立百病毒可從蝙蝠或豬等動物傳播給人類,致死率高達40%至75%。已知有幾起立百病毒疫情,均發生在亞洲。奎伊說,如果能讓立百病毒輕易的人傳人,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馬里蘭州華特里德國家軍事醫學中心前病毒學實驗室主任林曉旭(Sean Lin)博士表示,他對中共專注於研究立百病毒感到擔憂。

他說,感染立百病毒的人可能出現神經性綜合症和嚴重腦損傷,但不會立即死亡,「因此,該病毒更可能從受感染的宿主身上進一步傳播」,「它可能是一種更好的生物武器。這就是中共對立百病毒非常感興趣的原因。」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將立百病毒列入潛在生物恐怖主義病原體名單,並建議美國政府高度重視該病毒。

加拿大將立百病毒給中國

奎伊對武漢病毒研究所參與高風險立百病毒研究的結論,基於該所研究人員發表的論文中包含的原始數據。

奎伊說,該論文研究2019年12月的早期新冠肺炎(COVID-19,中共病毒)患者,但原始數據中含有20個意外計畫,原因是與其他研究產生交叉汙染。

對於其中的19個計畫,比如金銀花基因(抑制病毒)等,奎伊能找到該所發表的相應研究論文,只有立百病毒找不到相關論文。

「它們不僅是病毒碎片,而是具備了傳染、複製模式。」奎伊解釋,這些立百病毒帶有合成生物學「手柄」,可以「移動基因」,「這些手柄通常用於製造有傳染性的複製體。這完全違反了所有生物武器公約。」

2019年3月,加拿大的國家微生物實驗室(NML)把立百病毒和伊波拉病毒株運去武漢病毒研究所。

奎伊後來發現,在武漢病毒研究所發現的立百病毒是孟加拉毒株,和加拿大送去的是同一類。他說,「我花了大約三小時梳理兩者的基因組,以確定它們是同一毒株,結果發現確實如此。」

另一個證據是,武漢病毒研究所新發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石正麗在當年12月9日至11日於新加坡舉行的立百病毒國際會議上發言,展示了中共參與立百病毒研究的情況。

負責監管國家微生物實驗室的加拿大公共衛生局(PHAC)此前向《大紀元時報》表示,運去武漢的立百病毒和伊波拉病毒株,是按照適當的程序和協議進行的。

不過,林曉旭說,西方不應像對待其他學術機構一樣對待中國的研究中心,因為它們受中共軍方控制,「在中共的軍民融合機制下,許多科研機構很容易與軍事任務結合」。

「積極測試」

2012年,中共報告了南部礦工感染類似立百病毒的病例。該病毒被命名為墨江病毒,以礦區所在地雲南省墨江縣命名。

2013年,石正麗在同一礦井中的蝙蝠上發現冠狀病毒RaTG13。林曉旭說,RaTG13與導致COVID-19疫情的SARS-COV-2病毒非常接近。那時,中共當局阻止外國科學家和記者進一步調查礦井。

2022年,在山東和河南省發現了另一種同為亨尼巴病毒屬(Henipavirus)的「琅琊病毒」。林曉旭說,該病毒與墨江病毒最為接近。

研究該病例的中國科學家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該論文稱,在35名感染琅琊病毒的患者中,有9人還檢測到其他病原體,包括漢他病毒(Hantavirus)和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FTSV)。林曉旭說,在小樣本中同時發現這三種病毒非常罕見。令人關注的是,這些病毒非常致命,但卻沒有一名患者因感染而死亡。

林曉旭說,「我的懷疑是,中共正在對不同的罕見病毒進行實地測試,看看哪種病毒能夠在動物中傳播,然後傳播給人類。因為人類同時感染兩種或三種罕見病毒的情況非常罕見。」

更可疑的是,上述論文的主要作者,來自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林曉旭說,「我認為,中共正在積極測試不同版本的立百病毒,以查看此病毒是否能進一步適應人類感染。」

高風險病毒能「終結文明」

奎伊說,14世紀爆發的黑死病,使歐洲的發展倒退了250年;在現代社會,如果一場瘟疫導致大量人口死亡,關鍵食品和能源供應鏈斷裂,交通運輸受阻,警察、消防和醫院服務喪失,「文明就會終結」。

奎伊說,致死率50%或更高的病毒就可能導致此結果。立百病毒的致死率在40%到70%之間。

奎伊擔心,自COVID-19爆發以來,「全球從事此類危險工作的實驗室增加了50%,其中超過一半位於聯合國定義為政治不穩定的國家」,加深了人們對高風險研究引發疫情的疑慮。

林曉旭則表示:「隨著生物技術、基因工程技術的發展,人們進行越來越危險的實驗」,「我們需高度警惕新興病原體的危險。一方面是自然界更頻繁出現的新興病毒;另一方面是中共或其他恐怖組織對生物武器的興趣。」◇
延伸閱讀
美國防部:中共是最大生物戰威脅
2023年09月18日 | 9個月前
美中止資助武漢病毒研究所
2023年07月20日 | 11個月前
美情報解密:中共肺炎起源仍是謎
2023年06月25日 | 1年前
美大學與武漢病毒所簽約 疑違法
2022年07月08日 | 1年前
武漢病毒研究所被曝曾做猴痘實驗
2022年05月25日 | 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