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電動車產量暴增 電池成汙染
一般新能源汽車電池的使用壽命在5年至8年左右,退役後的電池如不能妥善處理,會給環境帶來災難性的汙染。這讓原本看來「清潔」、「環保」的新能源汽車給大自然帶來重大的汙染隱憂。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吳鋒曾對中國媒體表示:「1個20克的手機電池可汙染3個標準游泳池容積的水,若廢棄在土地上,可使1平方公里土地汙染50年左右。」
相比手機電池,體積龐大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造成的汙染會更加嚴重。動力電池中含有中鈷、錳、鎳等重金屬,不能自行降解。以錳為例,它對空氣、水、土壤都會造成汙染,空氣中每立方公尺錳若超過500微克就可造成中毒;如飲用含錳量較高的水,人的中樞神經系統會受到損害,並且出現震顫、智力衰退等中毒症狀。2010年,中國廣東省就出現過飲用水錳超標,而導致居民飲用水告急的事件。
動力電池中另外一個重大汙染源是電解液。電解液中的六氟磷酸鋰在空氣環境中容易水解產生五氟化磷、氟化氫等有害物質,這對土壤以及水資源都是重大威脅。五氟化磷對人的皮膚、眼睛、黏膜有強烈刺激性,在潮濕空氣中會劇烈水解,產生有毒和腐蝕性的氟化氫白色煙霧。
但是在中國,電池電解液不加處理就被直接傾倒的事情屢見不鮮。2015年,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法院對一起非法處置廢舊電池案進行宣判,被告人對廢舊電池進行拆解,並直接將廢舊電池裡電解液傾倒於地面。現場採樣液體中pH值、鋅、銅、鉻、鉛等水汙染物均超出〈廣東省地方標準水汙染排放限制〉規定的排放標準,其中鋅、銅、鎘及鉛的濃度分別超出標準4.73倍、5.29倍、27.10倍和5.42倍。
2016年,蘇州首例電瓶汙染案開庭,涉案男子也因為直接傾倒電解液被訴訟。2018年,瀋陽警方在遼寧鐵嶺的一個工業園區查獲了一個非法煉鉛廠,並且查扣了330噸廢電瓶。警方發現,非法煉鉛廠暴力拆解蓄電池廢物,50噸的硫酸被非法直接排放到附近土地,造成嚴重而且不可挽回的汙染。
這裡只是列舉了三例,如今廢舊動力電池已經對中國的水、土地、空氣造成了多大的汙染,很多人表示不敢想像。
中科合成油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永旺曾經在與陸媒《第一財經》的訪談中就表示,新能源車的電池造成的汙染很有可能遠遠大於燃油車的廢氣汙染。李永旺認為,廢氣汙染可以人為控制,但是新能源電池的回收成本高而且難度很大。當電動車的總量占據了汽車總量的10%以後就會出現災難性問題。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曹宏斌曾對陸媒表示,「由於廢舊動力電池依然含有300V~1,000V不等的高壓,如果在回收、拆解、處理過程中操作不當,可能帶來起火爆炸、重金屬汙染、有機物廢氣排放等多種問題。」
退役電池回收難
雖然工信部2018年發布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將動力蓄電池回收的主體責任放在了汽車生產商身上,而且將27家企業列入了符合「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的名單中(簡稱「白名單」),但是中共黨媒人民網指出,很多退役的電池被無資格的小廠商「高價」搶走。
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曾對陸媒表示,「各大主機廠都在進行電池回收業務,但主機廠真正回收到的退役電池並不多。」
據財新報導,合肥學院教授、國軒高科(002074.SZ)研究院原副院長楊續來表示,廢舊電池主要來自4S店維修更換、報廢汽車和電池企業殘次品這三大管道。目前只有電池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的殘次品才能夠進入正規回收管道,而其他電池往往流向不明。在白名單中的浙江華友循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鮑偉表示,進入正規管道的退役電池不到一半。
退役電池在快速增加
雖「電池回收難」問題還未解決,但是退役電池在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高速發展而快速增加。
在過去的六年中,中國新能源汽車增長17倍,從2014年的7.5萬輛快速增加到了2020年的136.7萬輛。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表示,截至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580萬輛,占全球新能源汽車總量的一半左右。隨之而來的是動力電池產業的高速發展,以及退役電池的大量增加。
2020年中國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達63.6GWh,同比累計上升2.3%。據光大證券預測,2020年至2060年,鋰電池的需求量累計將達到25TWh,按照1GWh電池對應碳酸鋰需求為600頓,那麼碳酸鋰的需求將要達到1500萬噸。媒新華網披露,2020年中國動力電池累計退役量約20萬噸(約25GWh),2025年累計退役量將達到78萬噸(約116GWh)。
退役電池的大量增加源自新能源汽車的爆發式增長,而這又與中共政府的大力推動息息相關。2009年,中共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啟動「十城千輛」工程,通過財政補貼在3年左右時間,每年發展10個城市並在每個城市推出1千輛新能源汽車進行示範運行。
之後北京當局又陸續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2014年國務院批准免徵新能源汽車購置稅,2015年4月財政部發布《關於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對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給予補貼。兩年後的2017年9月,工信部、財政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也被外界簡稱為「雙積分」辦法。該辦法表示,汽車廠商如果沒有生產新能源汽車或產量不夠,就會受到停產高油耗車型的處罰。而在此辦法推出前,汽車廠商只是平均燃油消耗量如果沒達標,才會受到暫停高油耗產品申報或生產的處罰。
香港財經分析師蔣天明對《大紀元》記者表示:「這些政策迅速催生一個高速發展產業,如不能有效環保的回收退役電池,新能源汽車的『清潔』、『環保』無疑是偽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