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醜聞延燒 巴克萊執行長下台
7月3日上午,英國巴克萊銀行執行長戴蒙(Bob Diamond),因為操控利率醜聞而宣布辭職立即生效。戴蒙此前一直拒絕辭職,甚至犧牲了董事長,希望保住職位。
戴蒙在辭職聲明中說,他下台是因為外界對於銀行的壓力太大了,可能會威脅到「銀行的特許權」。他還表示,他會在週三(4日)在議會接受財政特別委員會的質詢。戴蒙的辭職將立刻生效,在沒有找到接替的人之前,將由已經在前一天宣布辭職的董事長艾吉亞士(Marcus Agius)接管銀行的日常管理。英國政府財政大臣奧斯本稱戴蒙的辭職是「對於國家的正確決定」。
60歲的戴蒙是美國人,去年收入達到1,800萬鎊(約新台幣8.4億),是英國收入最高的銀行主管。在巴克萊銀行出現操控利率醜聞的時候,他是投資銀行部門「巴克萊資本」的主管。英國媒體披露,戴蒙辭職後,仍有可能會得到1,320萬股股份,價值約2,290萬鎊。巴克萊銀行表示,正在討論他的遣散費。他本人的財產估計約有1.05億鎊。
英國和美國的銀行監督部門經過調查發現,巴克萊銀行的交易員人為的控制他們上報的銀行間拆放利率,從而影響到倫敦銀行同業拆放利率(Libor)和歐洲同業銀行拆放利率(Euribor)。這是全世界金融市場最重要的兩個利率,直接影響到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之間交易,從而進一步影響到銀行提供給公眾的貸款利率。
在過去的一週裡,巴克萊銀行操控利率的醜聞迅速發酵。6月27日,英國和美國的銀行管理部門對巴克萊銀行罰款4.55億美元(約新台幣135.6億),第二天,銀行股價下跌15%。 然後其他銀行被爆也存在同樣的問題。7月1日,皇家蘇格蘭銀行解僱四名交易員。2日,巴克萊銀行董事長艾吉亞士宣布辭職,政府宣布會對操控利率和銀行業標準進行調查。
英社論:醜聞見金融業腐敗
《金融時報》社論一文指出,很少有哪樁醜聞能夠像巴克萊銀行操縱利率一案,讓人們如此清楚看到金融系統的腐敗核心。 社論中說,捲入此事的銀行家們辜負了公眾對其權威性的信任——對關鍵的市場利率公開準確的紀錄。而他們卻利用這一信任為自身謀利,並向外界隱瞞了真實借貸成本,大規模操縱市場。嚴重損害資本主義的聲譽。
然而,大眾更擔心的是金融業的任意妄為。為了追求不切實際的回報,金融業形成了一種不顧後果的野蠻文化。這關乎文化和道德。交易員之間的電子郵件透露出一種享有特權的優越感。他們互相許諾,成功篡改數字後,將有香檳奉上。讓人深刻地「領教」了巴克萊腐朽的企業文化。
《金融時報》還認為,巴克萊醜聞不可能是孤立事件。看樣子,這是大面積困擾銀行業的系統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