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工程36計(4)

重慶的都市與橋梁。(123RF)
重慶的都市與橋梁。(123RF)

文/王維洛

苦肉計:肖秧請淹,加官晉爵

「苦肉計」,為兵法三十六計之第三十四計,敗戰計其中之一。

原文為:「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萬噸輪船直達重慶?

2006年1月,重慶市副市長黃奇帆於上海舉辦「長江黃金水道開發與洋山保稅港區功能」會議上,批評南京長江大橋阻礙重慶發展,使萬噸輪船不能從上海直達重慶,應考慮將其拆除。而參加會議的南京市副市長蔣裕德則予以反駁。蔣裕德指出,把長江上的幾座老橋拆掉,實際上恐怕很難做到。現在南京長江大橋淨空為24公尺,萬噸輪船沒法通過大橋開往中上游,這就使得南京港吞吐量大增。蔣裕德還說,南京長江大橋再用50年也沒有問題。

此事於網上公布之後,線民討論熱烈,有支持炸橋的,也有反對炸橋的。其實,即便把長江上所有礙航的大橋全部炸毀,在三峽工程全部建設完畢之後,萬噸輪船還是不能直達重慶。原因有二:第一,航道水深不足;第二,萬噸輪船無法通過三峽五級船閘和葛洲壩船閘。

要保證上海至重慶的長江航道終年通行萬噸輪船,三峽水庫枯水季節的下洩水量必須超過1萬1千立方公尺/秒,以增加大壩下游尤其是荊江河段的枯水水深;但規劃的三峽水庫枯水季節的下洩水量只有5千立方公尺/秒,根本不能保證荊江河段的航道水深。三峽工程五級船閘每級閘室的船隻最大吃水深僅為3.5公尺,而萬噸輪船要求的水深為9公尺,如何能讓萬噸輪船通過三峽大壩?況且,將三峽水庫的正常蓄水位從海拔150公尺,提高到海拔180公尺,對重慶的弊端是非常之多,後果也非常嚴重。

增加重慶洪水危害

在建設三峽工程和葛洲壩工程之前,宜昌至重慶的長江河段,處於自然河流狀態,重慶實測最高水位為海拔192.8公尺,最低水位為海拔159.5公尺,最大水位變化幅度為33.3公尺,常年平均水位為海拔165.7公尺,所以當年在建設重慶火車站時,鐵路路軌的標高選在海拔196公尺,高於最高洪水位。

1981年,長江上游四川盆地的沱江、嘉陵江發生特大洪水,洪水之大,為歷史所罕見。寸灘的洪峰流量達85,700立方公尺/秒,為20世紀最大洪水。宜昌站洪峰流量達7萬2千立方公尺/秒。1981年,重慶最高洪水位達海拔194.3公尺(註:朝天門碼頭的洪水位記載為193.7公尺),比1981年前的實測最高洪水192.8公尺,高出1.5公尺,距離重慶火車站196公尺高程,只剩1.7公尺,重慶多處城區被淹。

1981年的洪水造成四川省14個城市的119個縣遭淹沒,受災人口達1,584萬人。肖秧請求中央將三峽水庫的正常蓄水位提高到海拔180公尺,如此,三峽大壩處的自然水位被人為地壅高了約120公尺,那麼,如果出現類似1981年的洪水,重慶的最高洪水位還能保持在海拔194.3公尺嗎?

1860年和1870年出現的長江洪水,是根據歷史記載和洪水痕跡推算出來的史上最大洪水。1860年洪水受災地區為屏山、豐都、萬縣、雲陽、巫山、巴東、秭歸(以上均在三峽大壩壩址上游)、宜昌、宜都、公安和洞庭湖區。1870年,洪水使三峽大壩壩址上游的合川「大水入城深4丈餘」,豐都「全城淹沒無存,水高於城數丈」。根據洪水痕跡計算,1870年重慶的最高洪水位為海拔199.04公尺。如果在這「水高出城數丈」的大洪水上,再疊加三峽大壩壅水,那麼災情更是火上加油。

清華大學水利系黃萬里教授在〈怎樣決定三峽大壩是否修建〉一文中寫道:「造壩截斷沙流,使上游洪水抬高,氾濫頻繁;下游停止造地,灘塗侵蝕。」黃萬里教授指出:三峽大壩修成之後,將使來自金沙江與四川盆地河槽中的礫卵石和部分泥沙,在重慶沉積下來,形成水下堆石壩,堵塞重慶港,其壅水將淹沒合川、江津等城鎮(合川、江津為重慶上游的城鎮),殃成數十萬人淹斃的慘劇,故而此壩永不可修。黃萬里教授更以1983年7月,湖北省丹江口水庫上游安康洪水慘案為例,說明三峽大壩對上游地區洪水嚴重危害的問題。

王小寧(北京網路作家,因在電子郵件中推動多黨政治,被北京法院以「煽動顛覆」罪名判刑)於〈西南中國的悲哀〉一文中指出,「1千多公里川江河道狹窄,對洪水下洩極為不利。對洪水下洩更為不利是從三峽到重慶的600多公里川江上,還有多處峽口。這些峽口寬度只有200至400公尺,僅為正常江面寬度的幾分之一,兩岸高度在水面300至400公尺以上,坡度為70度以上,有些地方乾脆就是直上直下。峽口就像瓶頸一樣,更加嚴重地阻礙洪水下洩。這些是四川地區洪澇災害頻繁的根本原因。

大水遇峽口水流下洩受阻,就會出現壅水現象,水位急劇上漲。水位一直要漲到峽口上下有一個很大的水位差,從而使水流流速明顯加快,過水截面積明顯加大,來水量與下洩水量相等後才會停止上漲。每一個峽口都會使其上游水位明顯壅高。從三峽到重慶一共有600多公里長,共有包括三峽的3個峽口在內的著名峽口13個。汛期大水,13處峽口造成的壅水現象,使川江就像出現了13級臺階一樣。在這裡特別要注意的是,壅水是以下游的水位為基點抬高的。」

——摘編自《三峽工程36計》,(博大出版社授權提供)◇

延伸閱讀
三峽大壩傳變形 水利專家籲拆除
2019年07月08日 | 5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