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水局帶民眾了解大漢溪水利家族角色與貢獻
北水局9月7日至28日在桃園市客家文化館舉辦「大漢溪水利家族-北區水資源局檔案加值應用特展」,展覽主題分成「日據時期的大嵙崁」、「水利家族蓬勃發展」及「石門水庫浴火重生」三主題,將大漢溪流域重要水利工程設施透過歷史檔案回溯整理,以文字、泛黃斑駁手繪圖及復古刻劃照片集等多元型態呈現,帶領民眾了解水利家族成員在桃園台地發展的角色與貢獻。
北水局長江明郎表示,清領時期大嵙崁溪之水資源利用,主要是以小型圳路取水灌溉兩岸低地農田,直到日據時期桃園大圳的興建,才開始大量引用大嵙崁溪水灌溉桃園台地。
石門水庫於民國53年6月竣工,這項偉大建設促使後續大漢溪流域水利設施蓬勃發展,包括巴陵壩、榮華壩、鳶山堰砂及三峽河抽水站等陸續興建,尤其石門大圳完成擴大桃園台地灌溉面積,更因蓄豐濟枯提高大漢溪水量利用率,翻轉數百年該溪用水型態。
江局長說明艾利颱風於民國93年重創石門水庫,政府於民國95年起執行「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陸續增設分層取水工、改建發電鋼管為排砂隧道、增建中庄調整池等水利設施,並神奇的在營運水庫增加底孔排砂功能,克服高濁度溪水對穏定供水的影響,為石門水庫重生改造寫下歷史新頁。
江明郎指出,自民國43年成立「石門水庫設計委員會」開始,歷經執行及管理機關更迭改組,北水局迄今保管的公文檔案已逾53萬餘件,近期更將各時期水庫照片、設計圖檔及書籍等非公文檔案進行清查、整理、修復、建檔及E化掃描,讓這些珍貴的歷史檔案資料得以妥善保存。
特展將收集到的石門水庫籌建歷程、拱壩變更為土石壩、桃園大圳取水口改建、葛樂禮颱風侵襲、美援建壩及大壩施工等相關珍貴歷史資料展出,希望到場參觀民眾能如同進入時光隧道,見證石門水庫一甲子的風華與蛻變。
北水局建議可先連線北水局檔案應用專網(https://archive.wranb.gov.tw)瀏覽,體驗這些寶貴歷史資料。如未來有進一步檔案應用需求,可透過線上申請檔案應用服務進行檔案閱覽、抄錄、複印,若要查詢檔案可先至機關檔案目錄查詢網(https://near.archives.gov.tw),讓各類型檔案不只是文字或圖片,而是可加值的文化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