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續跌3.2% 創5年半最快緊縮速度
中華經濟研究院2日公布,2018年12月經季節調整後,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續跌3.2個百分點至44.8%,創下2012年7月指數創編以來最快的緊縮速度。
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則為51.6%,連續2個月呈現擴張,但12月指數回跌0.7個百分點來到51.6%。
中經院經濟展望中心助研究員陳馨蕙表示,在電訪廠商的過程中,歸納出一個好消息跟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這個月似乎沒有新的壞消息」;壞消息則是之前讓業界困擾的不確定性,也完全沒有改善,包括中美貿易糾紛和中國大陸經濟的不確定性,尤其工具機的部分,雖然2017年和2018年表現很好,但這兩個月跟中國連動性高的動能消失,「中國市場的不確定性和股匯市的波動,都沒有看到明顯改善跡象」,特別是原物料指數10月底開始的急跌,雖然12月稍有回升,但波動仍激烈。
陳馨蕙提到,按照往年資料來看,9月智慧型手機新機上市,年後將開始拉貨,但「未來六個月的景氣狀況指數」已連續4個月呈現緊縮,12月指數還續跌0.5個百分點至33.2%。她提到,業者開始調整訂單策略,去做分散風險的動作,「業者普遍認為2019年上半年經濟會比較不好,但擔心的不是比較不好,而是會不好到什麼程度」。
中經院代理院長王健全指出,經濟學有一句話:「不確定性就是最大利空」,但與其擔心受怕,不如加速升級轉型,「很多人說台灣服務業規模不大,但是台灣內需市場並不小」,有10兆超額儲蓄、25兆的保險資金,機會在於服務業的升級轉型跟鬆綁產業化,例如在長照產業導入保險資金,協助保健商、醫藥和長照業者創造高階的工作機會。
中華採購與供應管理協會採購與供應研究中心執行長賴樹鑫表示,目前對製造業而言是升級轉型,對非製造業則是創新增值的最好契機。以製造業來說,過去10年以來「一顆蘋果救台灣」,偏重電子、資訊和通訊業,目前已有業者在做車用、航太、醫療,甚至高階軍規的電子零組件,市場還是很大,尤其高度敏感的技術,美國對台灣還是比較認同,因為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較好。
賴樹鑫並提到,藉由這波「韓風」,南部應聚焦的生物、醫療和農業科技產業,例如屏東科技大學和嘉義大學,這兩個學校是孕育台灣農業科技的重鎮,雖然農業科技只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但可以兼顧出口和北部南部的平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