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稱不逼德商技轉 學者:做給川普看的
美中貿易戰升溫之際,中德發布磋商聯合聲明,首次就德商在華合資項目占股比例提高、在華建立大型獨資項目等達成協議。對此,有學者表示,這些動作「主要是做給美國總統川普看的」。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訪問德國,與該國總理梅克爾見面後,雙方發布第五輪中德政府磋商聯合聲明,首次對於德國汽車企業在華合資項目占股比提高、化工企業在華建立大型獨資項目等達成協議,並強調雙方嚴格保護知識產權,不強制外國企業轉讓技術。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副主任邱達生受訪時指出,這些動作都是做給美國看的,最主要是中國製造2025絕對不會因為貿易戰而放棄,所以中方便盡全力到美國以外的國家去取得高級技術,德國也是具有高科技的國家。
「另外也是給美國看,你不要我給的合作優惠,我就把它給德國,這對德國某種程度上有誘因」,邱達生說,因為川普打算擴大232調查,可能會對來自德國的進口汽車加徵關稅,認為歐盟對美國車課的關稅,比美國對歐洲車課的稅要高,這是不公平,對川普而言,重視的無非是兩點,一是對方是否賺美國的錢,二是對方是否用較高的關稅對付美國,「如果都有,那他就認為是不公平貿易」。
中德新簽署的協議,雖然聲稱不強制外國企業轉讓技術,但中國證監會日前公布「上市公司治理準則」草案,擬要求上市公司依據中共黨章規定設立共產黨組織,這點在協議中並未提及,外企對共產黨加強控制的疑慮猶存。
對此,邱達生表示,中共過去以來在這方面的紀錄是不佳的,常信誓旦旦說要注重智慧財產權,但很多外商一旦進入中國大陸實際運作時,面臨的壓力又是另一回事,「現在雖然公開聲稱不會強迫德商技術移轉,但未來在實際運作後,可能還要再觀察」。
「它目前這樣講,最主要是做給川普看的」,邱達生說,過去中方也跟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保證不會強迫美商技術移轉,但從很多美商的公開發言觀察,「都不是這個樣子,都是另外一種情況」,中方現在表面所言,跟未來實際發生的情況是否仍存在差距,端視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的決心,是否有決心尊重世界的經濟秩序,以及智慧財產權,「就看他質化的發展要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