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撿到百年古物「地界碑」竟當花台用30年
百年「臺灣關地界碑」在高雄哈瑪星地區共出土5塊,其一發現於原英國領事館(哨船街7號)東側,現於該館展示;其二在昔日稅務司宿舍附近出土,1996年被送至臺北海關博物館保存;第三塊碑,位於安海街32巷,1998年因進行巷道拓寬工程時挖掘出土,現保存於高史博,已指定為國家重要古物。今(107)年1月,第4、5塊碑陸續在哈瑪星接連現蹤。8日由高雄歷史博物館主辦,邀請第4、5塊界碑發掘及捐贈人,哨船頭共興堂、高雄市舊城文化協會出席受贈儀式。
談到第4、5塊界碑的發現,有個神奇趣談,首先,舊城文化協會成員廖德宗登山時,無意間在壽山史溫侯登山古道的荒煙蔓草間發現「臺灣關地界碑」,在搬下山時,眼尖民眾見到該碑感到似曾相似,想起「這塊碑跟共興堂堂主謝天從家中的石碑很像」,文史協會聽聞,不敢大意,趕緊循線走訪謝家,果真證實被謝家當花台用30年的石桌,就是第5塊地界碑。
談到家中石碑,哨船頭共興堂堂主謝天從表示,大約在32年前,道路拓寬挖掘時,他在廟舍下方發現石碑,當時覺得這塊石頭很好看,就搬回家當石板椅,後來又被太太作為花台使用,直到今年初,舊城文史協會鑑定確認是150年歷史的花崗岩「臺灣關地界碑」古物。
謝天說,這塊碑長107公分、寬26公分、厚9.5公分,從他兒子出生就有,如今小孩都32歲了,期間,石碑還跟著謝家辦了四次家,對石碑已有感情,但考量古物是市民共同資產,謝天從決定捐贈給高史博。高市文化局文資中心主任李毓敏表示,「臺灣關地界碑」的發現令人振奮,補添了打狗開港通商的歷史。
高史博副館長王御風表示,臺灣在開港通商後設立「關地界碑」作為清朝與英國海關界限,臺灣四個通商口岸,目前僅高雄發現「關地界碑」,是鎮館之寶也是全體高雄市民的寶物,該碑見證打狗設立海關,以及清代臺灣與英國貿易交流,也是象徵日治時期,哈瑪星地區發展的基礎錨點。即日起,第五塊地界碑將在高史博展覽至4月15日,民眾可把握時間至館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