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塵封70年半屏山地下水庫曝光 恍如科幻電影(多圖)
左營區半屏山外觀就是一個正常小山丘,平日是民眾健走賞景去處,沒想到「小山別有大洞天」山底下竟藏有一座足球場大小的戰備水庫,呈現長條洞窟形狀,估計滿水位可蓄藏6500噸用水,舊城文化協會理事長郭吉清17日表示,該密址在文史界甚傳已久,傳為二戰時日本人所挖掘。在中油高煉廠熄燈後,申請探勘,終得一窺這座塵封70多年的震撼工程。
緊依半屏山麓的後勁五輕高煉廠,前身是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2016年底關廠後,舊城文化協會申請進入廠區進行工業文化資產勘查。文化協會理事長郭吉清與研究團隊搭鷹架爬入80度陡坡的井口,垂降入水庫頂部,裡面別有洞天,長達120公尺、高、寬約10公尺的筒狀狀隧道水庫,塵封70多年的日劇時代地下水庫再現眾人眼前時,相當震撼,「非常壯觀!」郭吉清說。
據《聯合報》指出,目前水庫沒有水,底部堆積汙泥,判斷水庫很久沒使用過,有可能因戰況緊急或某些技術缺失沒使用過。郭吉清表示,以工程技術與軍事戰略角度而言,這應是台灣絕無僅有的軍事遺址,相當珍貴的文化資產。
舊城文化協會表示,1943年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海軍在大樹高屏溪旁「大泉營區」設置取水站,沿線埋了口徑達60公分鐵管,直通第六燃料廠區地下,並接往「半屏山洞窟水庫」,秘密作為戰備貯水庫,另一頭,水管則接往現為世運大道、中海路地下,送入海軍軍區,其用途就是提供戰時水源中斷,警急秘密供應軍區與軍艦乾淨淡水。協會透過調查日本戰敗後交接圖資,比對高煉廠現址赫然發現水道,抽絲剝繭下,揭開塵封70餘年的戰時秘址。
據1945年日本戰敗交接清冊記載,該水庫於1944年1月完工,水庫壁混凝土厚度約80公分,石灰岩地質中挖掘出來,過去技術能以潛盾工法進行高難度工程,相當不簡單。
抵達水庫前,必須行走長20公尺、高2.5公尺、寬3公尺的隧道,而且只有一條路徑可進出,盡頭有一條縮小剩2公尺直徑、長約8公尺的天井階梯,以80度坡度接到外界,得以望見天光,遙想,故時建造水庫人員在暗無天日的地底下,忍受水氣地液,艱辛開鑿,也為水庫增添幾分神秘色彩。
水庫滿水位可儲6500噸用水。由於70幾年來無人使用,階梯上結滿鐘乳石攀走困難,水庫深達10公尺,走到最深處約120公尺,鐵梯旁可見60公分口徑送水管,高度7.5公尺溢流管及底部排水口。
由於入庫洞口在中油廠區內,原直徑約三公尺,現已被泥沙覆蓋只剩小小出口,為安全起見,廠方已將入口暫時封閉,年紀稍長的中油員工曾聽聞這座日本海軍秘挖水庫與水道存在,也曾有人發現水庫前端開口隧道,但無法窺看全貌也不知其用途,這下真相大白,「原來傳說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