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族主義撕裂美國 維州李將軍雕像成導火線

9月14日,示威地公園的李將軍雕像遭移除。(Getty Images)
9月14日,示威地公園的李將軍雕像遭移除。(Getty Images)

文/記者林燕

維吉尼亞州8月中旬爆發集會衝突,一名女性被極右分子駕車撞死,表面上是圍繞移除與保留李將軍雕像起爭執,實質反映的是美國社會在種族問題上的長期裂痕。在媒體集體聚焦「極右白人」的時候,本文試圖呈現事件的起因——肇事的不是雕像,而是兩個有種族主義的人。

此事最早可推溯到2016年3月,兩名主角分別是沙洛茲維爾鎮(Charlottesville)副市長——民主黨人貝拉米(Wes Bellamy),以及當地部落客、「團結右翼」組織人凱斯勒(Jason Kessler)。

2016年3月,非裔貝拉米——剛上任的沙鎮市新議員兼副市長——提出要把李將軍的雕像從市中心以李將軍命名的公園(Lee Park)裡移除。

貝拉米在聲明中寫道:「李司令跟沙鎮沒有歷史聯繫。有居民表示,他的雕像被當成心理暗示工具——用來顯示以多勝少的霸主地位。」貝拉米認為,雕像讓部分居民不舒服,影響了居民進公園的意願。

貝拉米不是第一個提議移除雕像的人,2012年白人市議員薩柯斯(Kristin Szakos)也曾提議,但遭到民眾激烈反對而擱淺。

2015年11月,貝拉米通過選舉首次進入市議會;2016年1月,貝拉米當選副市長。隨後,貝拉米再提移除雕像的事,他表示地方政府有機會決定紀念碑的去留,並將公園重新命名。

此舉一出,反對的民眾立刻建立「保留李將軍雕像」臉書社群,有近7千人選「喜歡」。這個群組的主頁寫到:「學習過去、不犯同樣的錯誤,是前進的唯一途徑。(移除雕像)沒有什麼用,只會煽動更大的裂痕。」同時有民眾發起網上請願,呼籲不要移除雕像。

貝拉米被揪歧視白人

隨後的一個插曲,使貝拉米被起底是個種族主義者。

2016年10月4日,「黑人命也是命」(BLM)的創始人賈沙(Alica Garza)到沙鎮演說,她的一名聽眾將下面的發言內容貼到臉書上:「『黑人命也是命』旨在為所有人結束國家制裁的暴力。我們爭取我們所有人的尊嚴,不僅僅是黑人男人。我們為黑人婦女、黑人同性戀、黑人變性人、黑人移民和殘疾人戰鬥。」

對此,時任維吉尼亞大學的教師穆爾(Douglas Muir)回應,「『黑人命也是命』是從三K黨以來,最大的種族歧視組織。開什麼玩笑,噁心!」

穆爾的言論一出立刻遭到各方譴責,先是學校表示不支持他的言論,然後他被迫向學校請假離職,並為不當的言論道歉。

貝拉米則在社交媒體找穆爾對陣,然後在社區呼籲當地人抵制穆爾家的餐廳生意,8天後(10月12日),穆爾就此事發表公開道歉聲明,這時此事已傳遍鎮上。

穆爾的聲明激起千層浪,開始有人去翻貝拉米的推特,發現他幾年前發表的推文與他現在的正面形象完全判若兩人。

最早爆料此事的是凱斯勒,他是名職業部落客,為數家媒體供稿,同時也是「團結右翼」成員。

凱斯勒爆料,2009~2014年間,貝拉米數次使用侮辱性的詞彙評論白人,尤其是白人女性,其中一條推文是:「我不喜歡白人,所以我討厭白雪。」貝拉米出生在亞特蘭大,2009年才搬到沙鎮,擔任當地一所高中學校的電腦教師。也就是說,這些推文都是他到沙鎮後發表的。

推文內容被公開後,貝拉米將推特帳號改為不公開,反駁說自己不是黑人至上主義者。隨後,他又透過臉書帳號,為自己「數年前在社交媒體上的不當發言」道歉,辯解自己那時不成熟。

但貝拉米的道歉未被完全認同,貝拉米任教的高中在調查他的推文後,認為他過去的言論有損學校的價值,於是貝拉米也開始被放長假。

隨後,反對移除公園李將軍雕像的團體「維吉尼亞標幟」(Virginia Flaggers)公開呼籲貝拉米離開市議會,但貝拉米最終成功保住了市議員位置,但貝拉米與凱斯勒之間已結下梁子。

市議會首輪投票 雕像可保留

放長假的貝拉米開始用心推動移除李將軍雕像。

2017年1月,在經過多次討論後,沙鎮市議會投票決定李將軍雕像的去留,結果是2-2平局、1票棄權,意謂著李將軍像維持在公園的現狀。

贊成移除雕像的是2012年提議移除雕像的薩柯斯以及貝拉米,他們提議移除雕像或將其搬到另一座公園,然後再把那個公園改名為李將軍公園。

反對移除的兩位議員則提議變通方案,在現有紀念碑座上增加備註,提醒觀賞者背後的歷史。

投棄權票的議員芬威克(Bob Fenwick)表示擔憂移除成本(最初預算是35萬美元)會給居民增加稅賦,但他直言問題的核心還是種族。

貝拉米說芬威克在玩平衡,想要其他提案的籌碼。貝拉米追問:「你確定再來一次、你就會贊成,對嗎?」芬威克回答:「如果真的這樣,我會。」

表決翻盤 李將軍雕像被拍賣

一個月後,貝拉米修改提案,改成出售雕像以解決成本問題,來解決芬威克的疑慮。2月6日,市議會再次表決是否移除雕像,結果變成3比2,通過移除李將軍雕像提案。

消息一出,當地組織和部分社區成員3月對市議會的決定提起訴訟。同時,市議會4月18日公告兩項決議:一、通過拍賣出售李將軍雕像,買方負責移除以及運輸;二、移除李將軍雕像、變更公園名。

雖然議會程序上通過移除雕像, 但投反對票的市議員提醒:「市議會不要誤導公眾移除雕像是件小事情。」目前事件進入司法階段,法官5月下達暫時禁令,李將軍雕像6個月內不得移除。

補充說明,沙鎮的政治光譜在普遍支持共和黨的維州是個特例,民調和投票常常是萬紅叢中一點藍,民主黨在這裡占優勢。

在公告期,事件引起大量討論,有人說李將軍雕像是白人霸權的象徵,放錯了地點;也有人說市議會在事件中缺乏合作與溝通,且無公共支持基礎。

當地媒體評論員東納(Meghan Tonner)分析,移除雕像對沙鎮取得種族平等的效應有限;相反,社區資源更應被用來解決少數族裔在社區面對的嚴重問題,比如教育。

他批評:「如果沙鎮官員能在非裔面臨的城市問題上,像對李將軍雕像那樣集中精力,一定會取得更大的進步。」

集會衝突釀3死

事情越演越烈,沒人預料到爭論會變成悲劇。「團結右翼」組織人凱斯勒5月起發起活動,陸續有外地的白人至上主義者在李公園集會,抗議市議會移除邦聯標幟,期間他本人也被警方逮捕過。

從5月至8月,保留與移除雕像的雙方在抗議活動中對峙,並且抗議不斷升級;直至8月12日,據當地警方估計,至少有6千人出席抗議活動,多數是白人民族主義支持者。

最後,一名極右分子駕駛車輛衝入人群,釀成1人死亡、19人受傷的慘劇。在警方出動直昇機追趕逃逸的外來抗議者時,不幸墜機,造成兩名警察罹難。但可怕的是,事後有人放言說:「我希望那上面坐滿了警察。」

隨後類似的抗議活動蔓延到其他城市,接連出現推倒南北戰爭紀念碑或雕像的行為。當回頭看看,為何走到這一步?簡單地說,兩個號稱反歧視的種族歧視者導致了更加嚴重的歧視。◇

【新聞小幫手】

「歷史教我們堅守希望」

事實是:天意的步履如此緩慢,而我們的心是如此急切;承擔的使命如此艱巨,而我們促成它的手段是如此薄弱;人類的歷史如此漫長,而個體生命如此短暫,我們常常只因看到前進中潮水的衰落而感到沮喪。是歷史教我們堅守希望。—羅伯特.李

誰是李將軍?

羅伯特.李將軍(Robert E. Lee,1807-1870)出生於維吉尼亞州,為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名將之後,以優異成績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在美墨戰爭(1846-1848)初露鋒芒。

南北戰爭(1861-1865)爆發時,李將軍原被師長推薦加入北方、林肯領導的「美利堅合眾國」(聯邦),但由於李將軍出身的維州為戴維斯(Jefferson Davis)領導的「美利堅聯盟國」(邦聯)一員,因此李將軍帶領了南軍作戰。

戰爭初期,李將軍多次帶兵以寡擊眾,被稱為傳奇,但是隨著林肯宣布廢除奴隸制、實行《宅地法》,形勢逆轉,4年後南方敗局已定,後方已不足以支援戰事,為避免婦孺捲入戰爭,因為這有違戰爭的規則與軍人的榮譽,李將軍決定與北軍協議投降。

內戰後李將軍積極加入重建工作,支持賦予黑人完整公民權,促進南北和解。1865年,李將軍擔任維州列克星敦華盛頓學院(現名華盛頓與李大學)校長,直至1870年去世。

支持者把李將軍視為南北和解的象徵,反對者認為他是種族主義和美國蓄奴史的代表。

美國南方的「去邦聯化」

2016年4月,南方貧困法律中心統計,美國南方有超過1,500座李將軍紀念碑和雕像,約1/4的雕塑位於維州和喬治亞州,絕大多數(77%)的雕像都在1950年之前修建和接收捐獻。

沙鎮李將軍雕像建於1924年,由當地出生的傑出商人馬克林泰瑞(Paul Mclntire)捐贈,迄今已有93年的歷史。

2016年前後,美國南方一些地區開始「去邦聯化」,大批廢除以南方代表人物命名的房屋和移除雕像,換上以非洲裔歷史人物命名。

今年5月,紐奧良就以邦聯的標誌、人物催化「白人至上主義」為由,拆除3座相關歷史雕像。不過事實可能是加深種族撕裂,反對移除者強調,邦聯是南方歷史的一部分,不應隨意抹滅。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每日頭條 記者林燕、黃捷瑄/整理

延伸閱讀
自己就是力量
2017年03月27日 | 7年前
川普:總統年薪我只拿1美元
2016年11月14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