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的故事

明清故宮北京城。(Fotolia)
明清故宮北京城。(Fotolia)

文/若馨

北京城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留存了大量古代建築,以其生動具體的形象,書寫著這座城市的歷史和變遷。無論是城垣、宮殿、民居、苑囿,還是壇廟、陵墓、寺觀等,均鑲嵌著時代的印跡。

在中國長達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北京有600餘年處於國家的統治中心,那個時代的思想理念也通過古城的建築,得以反映。古人的和諧理念,形塑為秩序,這種秩序標誌著社會環境的穩定、人際關係的有序。

這種有序體現在社會各個領域,包括建築的結構、色彩、高度,構件的尺度、形式、裝飾、建築物和建築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均可觸摸其脈絡。

天人合一

現存的明清北京城7.8公里的中軸線及其所組成的城市對稱格局、金碧輝煌的宮殿群,以及圍繞著它所形成的不同的建築結構、建築色調,構成了和諧統一的景觀。

而那些宮殿建築群、城垣遺址,基本上是在元朝大都城(今北京市)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在《馬可波羅遊記》中,馬可波羅描繪了一個無與倫比的東方城市——「其美善至極,未可宣言」。

元大都的主要設計者劉秉忠秉承了儒家的思想,按照《周禮·考工記》對都城的設計理念:「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及道家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使大都城的建設規劃充分體現了「天人合一」理念。

以城市中心的什剎海這片水域為中心,大都城在對稱式的城池中建設。以後的明清北京城,基本上沿襲了這種格局。整個城市分為內城、皇城、宮城。

全城以中軸線為中心,形成北京城的脊柱,城市的中心是金碧輝煌的皇宮建築,西側有三海組成的宮苑。宮殿以它特有的景觀和嫵媚,調劑了中軸線的單一,四周則是井然有序的街道和胡同。胡同的布局均在大街兩側,居民在胡同居住,安寧祥和。

由於城市的大街多是南北走向,大街上的店鋪及酒樓、餐館東西排列,給人井然有序的感覺。而且這種南北向的街井適合車流、人流的分散,對交通的分流遠遠優於半封閉式的環路。

散置在城市四處的廟宇寺觀,以其獨特的建築形式點綴著城市;宮殿以外的灰色調民居,襯托起宮殿的紅牆金瓦,更顯恢宏。綠樹與流經城市的河流又帶來生機和活力,我們常說樹林是城市的肺,綠樹和河流對環境的保護,遠比廣場式的建設更為有效。

老北京的城市規劃,使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係,得到充分的體現。作為帝王之都,城市的核心是帝王,所有的建築形式則體現了君權神授的帝王地位。城市建築的方方面面,包括建築形式、建築布局、建築色彩,都使「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的觀念得到充分體現,成為城市的精神。

尊卑有序

從北京城具體的建築個體來看,無論是建築結構、建築裝飾均體現著「尊卑有序」的理念。皇帝、王公、百官、士庶們的建築物大小、裝飾物的選擇,等級森嚴。皇宮的建築結構要求體現「九五之尊」:皇宮大門的門釘橫豎是9個,成為定數,王府百官的則按照所處的地位依次遞減。其他的規定也很明確。

明洪武二十四年(西元1391年)定:「公、侯、伯前廳中堂、後堂各七間,門屋三間,俱用黑板瓦蓋,屋脊用瓦獸,梁棟斗拱檐桷彩色繪飾,門窗枋柱俱用黑漆油飾,門獸梁面擺錫環,家廟三間,俱用黑板瓦蓋,屋脊用花樣瓦獸,梁棟斗拱檐桷彩色繪飾,門桷枋柱用黑漆或黑油飾,其餘廊廡庫廚等房從宜蓋造,梁棟斗拱檐脊,青碧繪飾。門三間,門用綠油獸面擺錫環,俱不得過廳堂正屋制度。」

「一品、二品廳堂各七間,屋脊許用瓦獸,梁棟斗拱、檐桷青碧繪飾,門屋三間,門用綠油獸面擺錫環。三品至五品與二品同,但門用黑油擺錫環。六至九品,廳堂各三間,梁棟只用粉青刷飾,正門一間,用黑油鐵環……庶民房屋,不過三間五架,不許用斗拱及彩色裝飾。」(《天府廣記》卷之十六《禮部》下)。

無論朝代更替,這種等級制度卻一個朝代一個朝代穩定的延續下來。

另外,在建築裝飾中,形成了經久不變的題材和內容,如動物中的龍、虎、鳳、龜四神獸和獅子、麒麟、鹿、鶴、鴛鴦等;植物中的松、竹、梅、菊、蘭、荷等花草,都在建築裝飾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或以荷映襯「出淤泥而不染」,以松、竹、梅象徵人品的高潔。有形象的比擬、諧音的比擬,建築裝飾反映的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崇尚和弘揚美好的道德理念。

北京民居「四合院」

民居是北京城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房屋和牆圍成正方形或長方形之「四合院」,是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形成(或無倒座形成「三合院」),並由多個院落前後或左右擴展,以門、迴廊相連接,構成較大的建築群體。

這種布局形式,配合中國古代的宗法禮教制度,同時又與陰陽五行、風水學說結合,體現了家庭成員在房屋的居住使用上的長幼、尊卑、主僕、男女等關係。

北京正規四合院,大門闢於宅院東南角「巽」位。巽乃風也,有「順」、「入」的意思。用五行來解釋,此為「青龍」位,為吉位。幾乎所有的宮殿大門開在正南方向,可理解為傳統中所謂「面南而王」的寓意,而民居大門朝向東南,也賦予了「紫氣東來」的意思。

四合院中間是庭院,院落寬敞,庭院中植樹栽花,有的備缸飼養金魚,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們穿行、採光、通風、納涼、休息、家務勞動的場所。

在規整的四合院中,進了大門還有「垂花門、月亮門」等。

垂花門是四合院內最華麗的裝飾門,作用是分隔裡外院,門外是客廳、門房、車房馬號等「外宅」,門內是主要起居的臥室「內宅」。體現著在居住環境中的「內外有別」。

垂花門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簷下,稱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繪為花瓣的形式,故被稱為垂花門。俗話說大家閨秀「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這裡的二門即垂花門。

北京四合院內講究植樹種花,花有丁香、海棠、榆葉梅、山桃花等,樹多是棗樹、槐樹。花草除栽種外,還可盆栽、水養。盆栽花木最常見的是石榴樹、夾竹桃、金桂、銀桂、杜鵑、梔子等等。

四合院的雕飾圖案以各種吉祥圖案為主,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福壽雙全」,以插月季的花瓶寓意「四季平安」,還有「子孫萬代」、「歲寒三友」、「玉棠富貴」、「福祿壽喜」等。

清末民初有句俗語形容四合院內的生活:「天棚、魚缸、石榴樹、老爺、肥狗、胖丫頭。」為四合院生活典型的寫照。住四合院正房者為一家之主,又因左為貴,東廂房由長子居住。而倒座房一般為傭人住。「尊卑有序」在四合院中完整體現。

平鋪規整的院落組合不僅具備了較為舒適的居住環境,還創造了接近自然,利於人際交往(本家、本族)的和諧狀態,在小小的自我天地中,一家人可以享受天倫之樂。院落方整的空間,也符合中國人以不變應萬變的理念。

此外,北京城裡的四合院基本呈正方形或南北長方形。而有些山地則因地制宜,甚至也有東西長方形的院落。這也可以視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

延伸閱讀
明成祖打造北京城 文化底蘊深厚
2016年07月16日 | 8年前
霧霾再圍北京城 空氣嚴重汙染
2013年01月28日 | 1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