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越野跑始祖阿公 講述石門古道遺世美景
之所以選擇石門水庫作為比賽地點,阿公認為因為這裡的場地非常大,風景秀麗,而且石門水庫以古道為主,串聯着周圍的歷史遺跡和美麗景色。跑手不僅可以挑戰自身的極限,亦有機會充分體驗台灣獨有的原始風光。
作為經驗豐富的賽道設計師,阿公設計賽道有三個要求:一是多樣性,50公里的賽道中要包涵很多元素;二是可看性,風景要優美宜人;三是可跑性,越野跑同登山是不同的。
論及多樣性,阿公將這次比賽的參賽者分為三個組別13公里、21公里和50公里。阿公介紹道:「13公里組別因為公里數比較短,所以會在石門水庫的壩頂折返到會場。21公里組別會繼續沿著石門水庫的壩頂跑一小部分的環湖公路,再由溪洲山中間一個連嶺的登山口——苗圃登山口轉回,走溪洲山回會場,會經過鎮守石門水庫的這兩個石獅子。50公里組別會在這個地方和21公里組別分開,右轉往石湖方向繼續跑,緊接著會經過很多古道,那一片現在被稱為百吉,而百吉以前古時候的名字叫八結,統稱為八結社區。這些錯綜複雜的古道,是以前聚落於此的人用來聯絡彼此的道路。這些古道現今保持得很完整,很多人來這裡踏青或登山健行。」
可看性方面,石門水庫作為台灣北部知名的觀光景點,沿途是變化不同的美景。比如,賽道會經過白石山,跑手屆時可以居高臨下,俯瞰整個大桃源,若逢天氣好的話,還可以看到台北市的101大樓。翻越白石山后,便是石厝坑山和打鐵寮古道,打鐵寮道以前是一個聚落寨,依山傍水,裡面還有很多遺址。緊接著跑手會經過古色古香的東興橋,橋底的河流千變萬化,時有湖旋。往年很多媒體都會守在這裡拍攝跑手過橋這一段。
這次石門賽最有特點的元素莫過於以「古道」作為賽道,阿公說:「所謂古道就是古人活動的地方,也是台灣早期戒嚴,不可以去的地方。由於這麼多年的戒嚴,這一片尚未完全開發,從而保有原來的風土人情,很多景觀沒有人為破壞,所以總的來說這裡景觀多樣,可跑性很高。」
石門水庫亦被譽為台灣最具技巧性的賽道,所以跑手的賽前準備以及參賽中的補給都非常重要。在這裡阿公針對不同組別的跑手給出了建議:「初入門越野跑手建議報名13公里的比賽,參加21公里的跑手最好是有過一些越野跑比賽經驗,50公里是極限挑戰。」
「初入門的跑手不要小看13公里,雖然距離短,但是難度卻相對較高。為了和50公里的難度爭鋒,我採取了『兩下兩上』。『兩下兩上』,即跑手從會場出來,先要上到太平山,500多公尺,之後需直接下到活動中心,然後是一個反向的登山,爬上石門山,落差差不多是上兩百下兩百再上兩百。所以對於初入學者來說,可能要耗費他們非常多的體力;對21公里而言,會感受13公里的所有跑法,因為它包含更多里程,之後會循著壩頂的環湖道路作為舒緩,然後再上一座溪洲山。50公里是極限挑戰組,如要按挑戰性來打星,13公里三顆星,21公里三點五顆星,50公里是五顆星,最具挑戰性的距離。」
補給方面,作為一個國際賽事,主辦方會給跑手們提供充分的補給。但阿公建議跑手在遵守大會的規定準備補給的同時,也要結合自身的情況做一些搭配的補給。按穿著來講,11月早晚溫差比較大,建議按「洋蔥性」的穿法,即以夏季的穿法為主,同時可以搭配手套、袖套、腳套,然後在背包裡準備一件風衣;飲食方面,建議以少量均勻、多次性的補給為主,能量棒、能量膠,可以多變化搭配。不要感覺餓了才吃,要在固定的時間補充熱量。至於平常訓練,以做核心訓練、耐力訓練為主,強化肌肉群,一定要循序漸進,一步一步來,漸進式地去做反復訓練。
阿公再三強調安全的問題 :「最重要的是,量力而為,不要勉強自己,不然得不償失。不舒服的時候可以選擇退賽,並及時和大會報告。」阿公回憶往年50公里跑完之後,有些跑手中途退賽沒有跟大會報告,後來找不到人,所以為了安全起見,希望中途退賽的跑手可以跟會場報告。同時,他建議跑手們盡量能有朋友結伴跑步,如果過程中有選手身體不適,或者受傷了,可以告訴周邊跑友你的狀況和確切地點,托跑友去下一個站向工作人員報告,工作人員一定會馬上採取措施,給予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