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談 妒嫉的惡果
中華民族歷來以善良、寬厚著稱,以寬容為美德,以妒嫉為可恥。心胸寬闊之士,會由衷地欽佩和讚揚別人的優點、長處和成績,反思自己的不足,向他人借鑑,專心於自己的事業,是沒有功夫妒嫉別人的。
妒嫉源於心胸狹窄、自私,只有那些德行欠佳的人,目光短淺,才會妒嫉別人,他們看到別人有好處,自己心裡就很難過,今天害怕誰超過自己,明天又擔心誰走在他前頭,一生不得安寧。更有甚者,在妒嫉心驅使下誣陷好人,壞事做盡,他們縱然得勢於一時,最終只能使自己成為孤家寡人,必定逃脫不了因果報應的懲罰,因為天理在制約著一切。
助紂為虐的申公豹
申公豹是《封神演義》故事中的人物,乃姜子牙師弟,與姜子牙一同拜師於元始天尊。當申公豹知道元始天尊派姜子牙下山扶周滅商及封神這件事後,非常妒嫉,他追問姜子牙說:「你想保哪個?」姜子牙說:「吾今保武王,滅紂王,正應上天垂象。武王德配堯、舜,仁合天心;紂王無道,況成湯氣數黯然,此一傳而盡。」申公豹說:「我如今卻要保成湯,扶紂王。你要扶周,我和你掣肘。」姜子牙正色說道:「你說哪裡話!師尊嚴命,怎敢有違?況天命人豈敢逆!」姜子牙不理睬他,申公豹恨恨而去。
此後,申公豹一直存心和姜子牙作對,挑動三山五嶽仙人屢次欲加害姜子牙。有一次被元始天尊拿下之後,準備令黃巾力士將申公豹壓在麒麟崖下,申公豹向元始天尊發誓說:「弟子如再要使仙家阻擋姜子牙,弟子願將身子塞了北海眼。」元始天尊才放了申公豹。
然而申公豹並不悔悟,繼續進行挑撥離間,讓通天教主擺下萬仙陣對付姜子牙等眾,給武王伐紂造成巨大困難。申公豹助紂為虐,惡貫滿盈,元始天尊以三寶如意將其擊倒,並把他的坐騎老虎打死,對申公豹說:「你曾發下誓盟,去塞北海眼,今日你也無辭。」命黃巾力士以蒲團捲起申公豹,拿去塞了北海眼,申公豹可謂自作自受。詩曰:「堪笑闡教申公豹,要保成湯滅武王。今日誰知身塞海,不知紅日幾滄桑。」
口蜜腹劍轉世遭報
唐代奸臣李林甫嫉賢妒能,凡是大臣中能力比他強和受到唐玄宗重視的官員,「必欲百般去之」。他表面上甜言蜜語相結交,背後卻陰謀暗害,時人稱他「口蜜腹劍」。同時為宰相的張九齡、裴耀卿、李適之等忠臣先後被他排擠罷相。為了專權固位,他竭力阻塞言路,誣陷好人,屢興大獄,排除異己。
李林甫當了十九年宰相,一個個有才能的、正直的大臣全都遭到排斥,或殺、或貶;一批批鑽營拍馬的小人都受到重用提拔。李林甫專權跋扈、禍國殃民,這個時期,「開元之治」的繁榮景象已蕩然無存,接著出現的就是「天寶之亂」( 天寶是唐玄宗後期的年號 )。
李林甫死後,人們才鬆了一口氣,都罵他「死有餘辜」。這時多人告發李林甫與番將阿布思謀反,唐玄宗終於認清其面目,稱其「嫉賢妒能,舉無比者」,遂追削李林甫官爵,籍沒其家產,子婿流配。李林甫最後落得
家破人亡、身敗名裂的下場。
據《太上感應篇例證》記載:宋朝淳熙初年,漢州有個女子被雷擊死,這女子身上寫有紅字說:「李林甫為臣不忠,陰賊善良,三世為娼,七世為牛,這些報應受完之後,永遠淪入水族之中。」
苦心算計不敵天意
《太上感應篇例證》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宋朝三山秀才蘇大璋,以研究《易經》聞名鄉里。戊午年參加郡裡鄉試期間,夢見自己中了第十一名舉人,就把這個夢告訴了自己一起研究《易經》的一個學友。這個學友也和他一同參加鄉試,很是嫉妒,就向主考官報告說蘇大璋自稱有把握能錄取為第十一名,肯定與某考官有勾結,私下有約,行賄受賄無疑。希望主考官追查此事。
到判完卷的時候,主考官來到考房,拿起第十一名的「糊名」( 考生的名字看不到 )考卷,一看上面果然做的是一篇關於《易經》的文章。眾考官只得從備選的考卷中另選一篇,換掉了第十一名的考卷。
等到揭榜之日,把糊名拆開,主考官大吃一驚,原來,被換掉的恰好是蘇大璋的那位學友,換上的正好是蘇大璋。蘇大璋因禍得福,被取為第十一名,第二年又考為進士。而他的這位學友無顏見鄉里親朋,回家後抑鬱而終。大家都說天地公道,報應不爽。
妒嫉是一種消極情緒,是對品行、才能、榮譽、境遇等優於自己者的心理不平衡。當一個人有妒嫉、整人害人、言語傷人等種種思想行為出來的時候,已是心行不善,會令對方遭受痛苦,也是給自己造業,這個回轉來的果報是很自然的。做人要懂得尊重和敬愛,看到別人有好事,要為別人高興;看到別人勝過自己,要虛心學習;在別人需要幫助時,還應盡心盡力,幫助他、促成他的好事。別人的成就超過了自己,那就太好了。要具備豁達的心胸和容人的雅量,不能有絲毫妒嫉障礙,才能給人以溫暖、感化,真正做到善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