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舞月 歡度佳節

李邦詮釋李白臨月而飲的舞劇「月下獨酌」。(記者陳柏州/攝影)
李邦詮釋李白臨月而飲的舞劇「月下獨酌」。(記者陳柏州/攝影)

文/記者張原彰

歲月蒼蒼千古明月高掛,遙想中華五千年光輝歲月,中秋時宮廷帝妃賞月、群臣摩肩,樂人鳴爭,女子翩翩起舞,歡度佳節。時空回到現代,俗世繁忙,在此節慶靜靜品味獨具韻味的中國古典舞,明通古情,可謂是種優雅的享受。

第七屆「全世界中國古典舞大賽」亞太區初賽8月初在台灣落幕,這場中國古典舞盛典上,與會的青年、少女無不搬出苦練多時的舞劇切磋,放眼10月於美國登場的複賽。這些引人入勝的舞劇演出中,不少主題與「月亮」有所關聯。適逢中秋佳節,讓我們一同品味選手們與「月」共舞的故事。

少女演嫦娥 離情依依

習舞3年的舞蹈少女林融詮釋舞劇「嫦娥奔月」。舞台上,她盡量讓心情與數千年前的嫦娥同步,她說,跳嫦娥奔月時,得詮釋喝下仙藥,奔月前依依不捨的心情,相當不容易,為此,她事先深讀了嫦娥的故事,領悟到嫦娥喝下仙藥後,必須有輕飄飄的身姿,與不想離開丈夫后羿,但又得飛往天上的掙扎心情,雖然依依不捨,但又得離開丈夫的滋味。

通過反覆揣摩,林融逐漸領略詮釋嫦娥該有的韻味,她談到過程中的趣事,嫦娥喝下仙藥準備起飛時,肩膀必須不自覺地動,她開始時刻意地聳肩,但是因為動作相當不自然,引起全班哄堂大笑。

她後來知道,舞蹈必須由內心而外跳,不能只有外在的動肩膀,而是得想像有人拉著她的手,然後輕輕地微微動肩,感受相當深層。

中國古典舞在技巧上,包含著跳、轉、翻、騰與毯子功,而毯子功對林融來說別具挑戰,她說,因為跳躍能力較差,有時進步程度不如預期,難免有挫折感,但她的老師、朋友會正面與她交流,幫助她向內找後提升突破。

林融說,因為中國古典舞跳得好壞,其實多少與舞者的心境有關係,當發現有妒忌心時,跳起來就不到位,只有心思加以純淨,才能散發靈動純淨的翩翩韻味。

李白醉月 傷感帶瀟灑

除家喻戶曉的「嫦娥奔月」外,詮釋李白臨月而飲的舞劇「月下獨酌」,同樣是與月亮有關聯的舞劇之一。該舞劇表演者李邦說,詩仙李白臨月而飲,寄情於天地,抑鬱卻又瀟灑,如此深層的心境,對一名人生閱歷還不夠充分的青少年來說,其實相當難體會。為此,他研讀李白的詩詞,試圖從中汲取更充分的表演能量。

「李白月下獨飲,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李邦說,李白的心情應該是帶點淡淡的憂傷,但情緒不僅於此,在酒酣之後,靈感乍現,於是把情感寄託於詩詞上,接著豁然開朗,所以他的臉上又會露出淺淺地微笑,帶著灑脫感,這是他對李白心情的領悟。

李邦的指導老師、蔦松國中暨麥寮高中藝術實驗班舞蹈科老師鄭有志表示,「月下獨酌」得在詮釋李白醉月的意境,帶點飄飄然,但又不完全是個醉漢,因是喝醉酒,所以動作表現上偏柔軟,且柔的過程得拉長,還得做到柔中帶剛,對選手的身韻、身法的要求得具相當水準,難度不低。

中國古典舞跳得好與壞,與舞者的心理素質息息相關,業界盛傳一句話,「心裡沒有,身上白走」,鄭有志表示,若舞者心中沒有裝著表演角色的故事情節與內涵情感,體現出來的動作會像體操。

因此,老師們多會篩選正向角色要求學生深入了解與演練,過程中,學生認識古人高尚節操,道德標準會跟著昇華,「常說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其實學中國古典舞的孩子也不會變壞。」

月宮現神韻 神傳記憶

神韻紐約藝術團副團長李維娜說,中國古典舞表現形式豐富,在歷史上的中秋佳節中,不管是宮廷慶典又或是民間的祭祀活動,都有這樣的舞蹈形式的表現,中國古典舞可在相當多的場合,表達不同的人物、意境,表現力極為豐富與多元。

當今中國古典舞演出的世界第一秀「神韻」,所詮釋的舞劇內,也有不少是與「月亮」有關的題材,李維娜說,唐玄宗遊月宮、嫦娥奔月與西遊記等舞劇中都曾出現過皎潔明月,甚至是月亮上的月宮。

李維娜說,就舞劇唐玄宗遊月宮來說,內容大意是唐玄宗在酒後朦朧地到月宮走了一趟,透過詩詞把仙界意境帶了回來,但這非世俗之物,一般人看不到,但他卻看到了,其中真假重在「悟」,嫦娥奔月傳遞的概念也是如此。

李維娜談到,會有此編排,意在讓舞劇意境圍繞著神傳文化,讓人們真實地知道,在超越人間的生活環境之上,還有更高的存在,如月宮就是,並且通過舞蹈傳神地表現歷史人物,意在告訴人們,神傳文化真真實實地存在過,歷史並非只是現代人所看到的這些,進一步打開觀眾沉睡的記憶。◇

延伸閱讀
夏禱:舞蹈與人的復活
2016年05月22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