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訊】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以下各地奇聞軼事圖片,供讀者欣賞。

「它在蒼茫的大地上孤寂的矗立了千年,它在陽光的沐浴下輕盈的環繞了世界。在這白駒過隙的瞬間,歷史與現代的相遇令人感慨唏噓。」圖為太陽能飛機Solar Impulse 2飛越吉薩金字塔,這是該飛機環遊世界的第16段旅程,從西班牙塞維利亞至埃及開羅,長達3700公里,花費差不多49小時。(JEAN REVILLARD/AFP/Getty Images)

「雷神之水自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圖為尼亞加拉大瀑布(Niagara Falls)以及加拿大的天際線。尼亞加拉大瀑布位於北美洲五大湖區尼亞加拉河,是世界上的三大跨國瀑布之一,也是非常受遊客歡迎的旅遊景點,其名稱源自印第安語,意為「雷神之水」。(KAREN BLEIER/AFP/Getty Images)

「驕陽盛夏,浪漫巴黎,火熱青春。」一群年輕人在巴黎杜樂麗公園練雜技體操在日落下班後。杜樂麗花園是法國巴黎一座對外開放的庭園,位於盧浮宮與協和廣場之間,是巴黎人民休閒、散步及放鬆心情的場所,由王后凱瑟琳·德·美第奇於1564年時為了興建杜樂麗宮所設計的。(LUDOVIC MARIN/AFP/Getty Images)

「大家猜一猜,坐到哪一個上面最疼?」英國最大的園藝展——倫敦的漢普頓宮花展,佔地34畝。(Photo by Dan Kitwood/Getty Images)

「看到了吧,超級英雄們也不容易,因為飛行時要保持一個很帥的姿勢其實是很累的~~」葡萄牙球迷在里昂附近Décines-Charpieu的體育場等待2016年歐洲杯半決賽足球比賽開始。(PHILIPPE DESMAZES/AFP/Getty Images)

「新款的寶可夢精靈,不用手機也能看到並抓到噢~」這是位於英國倫敦滑鐵盧車站的「Stay Puft Marshmallow Man」——高2.9米——新片《捉鬼敢死隊》的宣傳造勢。(Gareth Cattermole/Getty Images for Sony Pictures)

「相信我,要把上面那個『4』吹沒了可需要好多口氣。」圖為7月10日,大熊貓樂寶與它的生日冰蛋糕在玩。大熊貓樂寶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家帶給韓國的禮物,現在首爾以南的龍仁動物公園中。(JUNG YEON-JE/AFP/Getty Images)

「別看我小,沒了我們的辛勤勞作,地區上絕大部分生物都沒吃的!」圖為蜜蜂在為法蘭克福的向日葵授粉。蜜蜂在食物生產系統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如果沒有它們的授粉,那糧食的生產就會急劇下降。但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因為蜜蜂間的傳染疾病和全球氣候變遷,全球的蜂群數量大大減少,有些地區已經減少了80%。如果這種狀況持續下去,2035年蜜蜂將會絕種。(PATRICK PLEUL/AFP/Getty Images)

「雖然這是巴黎,但這不是行為藝術。」圖為7月12日,新西蘭的毛利族士兵在法國的巴士底日閱兵彩排。巴士底日閱兵是法國在每年7月14日上午於巴黎舉行的閱兵活動,是世界歷史最久的閱兵活動之一。閱兵數量從去年的250人躍遷到了今年的5800人,人數的差距很大程度上來自去年巴黎襲擊帶來的慌亂與時間沈澱後的決心展現。(THOMAS SAMSON/AFP/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