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教子愛民
朱元璋是我國歷史上一位風雲人物。他是平民出身,家中赤貧如洗,從小就到地主家放牛。為生活所迫,又曾投皇覺寺中,當了一段時間的和尚,嘗盡了生活的艱辛。
後來,朱元璋投奔郭子興的起義軍隊,因為作戰驍勇且多智,為郭子興所器重,收為親兵,並將養女馬氏(即後來的馬皇后)嫁給了他。以後,朱元璋南征北戰,艱苦創業,最終滅掉元朝,建立大明王朝,成為一代開國皇帝。
崇尚節儉
朱元璋由一個貧苦農民變成一代君主,是經過一番艱苦卓絕的歷程。他稱得上是一個嘗遍生活酸甜苦辣的人,所以深深懂得生活的艱辛和勝利成果的來之不易。
當皇帝後,他仍然崇尚節儉,以此要求臣下。有一次,宮中退朝時遇雨,有兩個太監穿著朝靴在雨中行走。朱元璋見了,令人把兩個太監叫來,訓斥他們道:「朝靴雖然不是太值錢,但都是民脂民膏,況且做起來也很費勞力。你們竟如此不加愛惜,肆意糟蹋到這種地步!」說完,命令手下打他們板子,以作懲戒。
他又對左右說:「曾聽說元世祖見到侍臣穿花的靴子就認為過於奢侈,加以責罰,確實應該如此。人經過了艱難,自然就會懂得節儉。如果習慣於富貴,就沒有不奢侈的。」因而下令:今後入朝,如果遇到雨雪,允許穿雨衣,以罩護朝服。
重視教育
朱元璋做皇帝三十餘年,除了自己勤於政事,苦心積慮地治理天下外,也十分注意教育自己的兒子。朱元璋善於結合平時生活中的平凡事例,隨時隨地教育兒子。
有一次,他的兒子跟隨他外出,朱元璋沒有放過這個好機會,對兒子教導了一番。他特意叫手下帶路,沿途到農民家中,一家一戶地察看,看他們家中的器具、物品,還特意看他們吃的是什麼飯食。
回到宮中後,他語重心長地對兒子說:「你知道農民的辛苦嗎?他們身不離田地,手不離犁鋤,一年到頭勞作,沒有休息。可是你看他們,住的不過是茅草屋,穿的不過是粗布衣,吃的不過是粗茶淡飯。而國家的經費,卻都要他們負擔!我所以特意要你知道,以後凡是吃穿住用,一定要想到農民生活的艱辛,要盡可能地使百姓免於飢寒。如果不顧一切,只知道橫徵暴斂,老百姓就沒有活路了!」帝王之子,有可能會成為新一代的帝王,朱元璋教育自己的兒子愛民,可說是抓住了最根本。
識才愛才
當然,朱元璋不僅僅是對他的子孫如此教育,還注意時時為他們創造條件,為他們繼位作帝王做好準備。有一次,朱元璋要文臣宋濂作一篇題為〈靈芝甘露頌〉的賦,並賜給他美酒。宋濂喝得大醉,回去後,對自己的學生方孝孺說皇帝要他作賦的事,片刻後,卻酣睡不醒。
方孝孺等到夜深,知道老師宋濂不會再醒來,作賦之事一定會耽誤,便代老師寫了一篇。等到天明,宋濂起身準備入朝時,才猛然想起朱元璋的吩咐,急出一身冷汗,對方孝孺說:「我今日難逃一死了!」方孝孺知道是為了作賦之事,恭敬答道:「正因為怕先生醒得遲,所以先寫成一篇草稿,請您修改後獻上,不知可否?」宋濂拿過方孝孺寫的賦來一閱,連連說道:「哪裡還用得著修改!」急忙拿去呈給朱元璋。
朱元璋讀完,說道:「這賦不是先生所寫的,文筆還勝過先生。」宋濂聽了大吃一驚,便據實奏明。朱元璋說:「此生的文才可算勝過先生。」立即召見方孝孺,當場出題考他,方孝孺很快便交了卷。朱元璋讀後對宋濂說:「他確實勝過你!」立即命令賞賜,又令禮部設宴相待。
朱元璋暗中派人前去察看情景,此人回來報告說,見方孝孺岸然坐在上席,安然進食。朱元璋不禁暗暗思忖道:「此人怎麼如此高傲?」因此,朱元璋沒有將方孝孺留在京中,而是讓他當了蜀王府教授。朱元璋特意對其長孫朱允炆(即後來的建文帝)說道:「我有一個好人才,將來送給你用,現在暫時寄放在四川。這個人很傲氣,所以我故意壓一壓(磨礪)他。以後用他,對你大有幫助。」朱元璋所說的人才,指的就是方孝孺。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朱元璋為子孫,想得可謂周到,教他們愛民、惠民,又為他們磨礪、愛惜人才。
建文帝即位後,果然重用了方孝孺,任命他為侍講學士。後來明成祖從建文帝手中奪得帝位,愛方孝孺的文才,也想借重他。方孝孺卻忠於當時已不知下落的建文帝,寧死不從明成祖,最終被明成祖所殺,並被滅十族,這是後話。
——事據《明史.朱元璋傳》、《賢識錄》、《明史紀事本末.國規模》、《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