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笨港 老藝師】雲水行者 黃宇立水墨畫的氣與道
黃宇立校長優游於水墨畫世界40年,他是北港古鎮少數兼修藝術理論與創作的藝術家。數年前,他將自己與前人各30幅作品,集結成書以論述中國繪畫中「氣」之審美創造,此舉讓讀者能按圖索驥地探入水墨畫中「氣」的飄渺境界。
「氣」之於文學與藝術創作的作品中,既是抽象卻又具體,而欣賞者連結此「虛」與「實」的感知能力,往往也須費點琢磨功夫,畢竟氣對於一般的藝術欣賞者似乎是難以一眼穿透的。訪問時,聆聽藝術家說氣論道之際,恍覺座起煙霞,氣韻流動,他接著舒緩而自在地分享起個人的水墨因緣來!
│靈秀嘉南 孕育創作之路│
黃宇立奉獻藝術教育逾30年,桃李成蹊,而他自己的藝術興趣,則深受大自然的啟發。春夏間,朴子與北港兩條溪流上屢見的氤氳之氣,以及嘉南平原的田園風物,影響了他的藝術審美觀和創作之路。
黃宇立生長於朴子溪畔的「蒜頭村」,後移居北港古鎮,在民風淳樸、風景秀麗的嘉南平原上,變幻的大自然景物,如晴雨、晨昏、寒暑間的差異;陰陽光影的轉換;以及生態、顏色的變化都深深吸引著他,從小就培養出敏銳的觀察力和視覺的敏感度。
進入師專後,接觸了國畫社團,從此醉心於國畫領域。黃宇立追隨張權、藍再興修習藝術涵養與創作基礎;花鳥、山水則受教於蔡茂松和林竹生。後於國文系所進修,於此匯注了繪畫創作豐富的生命泉源。黃宇立於2003年取得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水墨創作碩士學位,更為自己開啟了寬廣的創作方向。
│摹寫家鄉風物 氣韻渾融│
「描繪自然景物,卻不被動摹畫自然!」藝術家以自然為創作的體裁,但筆意中有對自然另層深刻的情感和認識。
黃宇立畫兩岸的名山勝水,及自己家鄉朴子與北港二溪的溪石草木,雖都帶有個人的精神氣質,但他追求的是與天地、自然相融的畫境。黃宇立稱此創作途徑為「道」,而道卻是抽象難以具體形容,遂以「氣」統稱之。
《朴子溪畔》
《朴子溪畔》寫意畫之為氣也,恬靜而出塵。右畫面樹叢勾勒的筆法蒼勁有力,復以潑墨、破墨產生暈染效果,近景樹叢似弛散而實凝練。畫中間留白為溪水,溪間水氣和樹梢霧氣交融,意象空靈,整個畫面流盪著靜謐與玄妙的氛圍。又林地隙處著一紅瓦房,沙洲間浮一小舟,這是於潺潺溪流聲中取靜的平衡對應安排。而遠處漸小的沙洲、收束的溪面和林木呈現出深化的空間,遠眺不盡,令人忽生窮本溯源的意興來!
《北港溪》
《北港溪》承載著大北港生活圈人文化啟蒙的共同記憶。先民從漳、泉渡海來台,即循著北港溪出海口溯溪而上,溪行十里許,擇水流舒緩處登岸。藝術家以精煉的筆法,點染出生活圈裡朝夕晤對充盈鄉野之氣的北港溪。左方構圖略見拙重,幾片石、數叢滋生水石側的荇菜,頗觸發人的鄉土情懷;圖右上方則布局輕簡,幾簇紅瓦聚落瞰著中間一彎早不通舟楫的清淺溪水,幽幽地朝著歷史的深遠處流去!
│精進學養修為 畫風數變│
30歲以前,黃宇立畫作以寫實為主,著重於描繪人、神、物的表象及大自然景物。隨著生活歷程的磨練,心智的成長,對人、事、物有不同的理解,畫風也有所轉變和提升。
中、壯年期的創作融入了老莊道家思想,把「有、無」、「虛、實」相互為用,駕馭筆墨造形、構圖空間、色彩等視覺元素,既對立又統一;加上受到西畫的影響,使用不同的媒材、技巧,綜合運用展現出整體的和諧之美。
近期著力於探討「氣」在自然、在個人、在繪畫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作最美、最圓滿的結合呈現。「氣」在中國人的理念中,是整個宇宙的本質。取得這股動力來表現無窮的生命力,所呈現出的是一幅幅擁有奧妙哲理的作品。
《黃山雲海圖》
《黃山雲海圖》為黃宇立近期的作品。煙雲作態、眼前景瞬息幻化的黃山為古來畫家所必登臨者。近景以稍大墨塊渲染,力求墨致生動;主山勾勒清晰,黃山岩塊質感清剛雅健,而飄緲雲海所烘托的遠景山巒,亦見層次分明;畫中央的登山小徑上,兩位雲山賞客衣袂飄然欲舉,令人怡然有出世之想。此畫充分展現他「虛實相生」、及映照「精神靈感」的藝術風格,而統御畫境的正是與藝術家日常生活修持銜接的清和之氣。
│畫以載道 純正藝術價值│
黃宇立認為「道」是中國繪畫的根源,也是中國繪畫的生命體,當「道」化為「有無」、「虛實」的兩種狀態時,提供了闡發中國美學深刻意涵與特質的機會,因此「有無」、「虛實」的美學,給予他堅持不懈的創作動力,同時成為發揮創意的根源,而能勇於創新以追求藝術之永恆。
他的畫作多元而豐富:有些是以視覺藝術的方式呈現,給人感受不同的水墨視覺刺激;部分以文學的角度切入,富有詩情而帶點想像的意涵;有些溶入哲學思維,讓人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還有接觸佛法之後所領悟「空」的境界。
《風雨歸舟》
《風雨歸舟》屬潑墨寫意畫,是一幅情感較為衝突的畫作,黃宇立以大寫意潑墨、破墨、潑彩並隨水墨流動方向開展創作。諦觀下,畫面混亂、混沌、晦暗與情緒糾結。天地驚變之際,俄見左下方角落一小舟逆風破水而出。藝術家想表達應是人們必須敬畏自然,但面對橫逆時尤須頂風前行,尋覓人生的另個出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