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綱爭議考不考 國教院訂入試4原則
課綱微調引發一連串風波,為了降低爭議,國家教育研究院18日起啟動網路問卷50天,邀請全國高中歷史教師,針對新舊課綱爭議處發表意見。國教院草擬出4個「考或不考」原則,彙整老師意見送教育部核定後,再轉請大考中心實施,結果將影響2018年的大考出題。
由於課綱微調引發一連串爭議,更有學生占領教育部。為了解決課綱微調爭議,教育部長吳思華日前承諾「有爭議部分不列入考題」,國教院18日起啟動「新舊課綱有爭議處不考執行方式草案」網路問卷,邀請高中歷史教師發表意見。
國教院副院長曾世杰表示,儘管部長說「有爭議不考」,但仍要確認哪些有爭議,所以尊重教師專業,由全國高中教師共同判斷哪些是爭議。在問卷調查前,國教院與學科中心、大考中心代表討論後,草擬「新舊課綱有爭議處大考不考」執行草案,定出4原則作為實施準則,開放為期50天的填寫網路問卷。
曾世杰指出,交由教師判斷是否為爭議共有4個原則,例如:微調課綱新增加而舊版本課綱沒有的部分,不會列入考題。另外,涉及價值觀的用詞差異,例如:「接收」台灣和「光復」台灣,以及荷蘭、西班牙「入台」或「治台」。若是文字稍有改變但實質內涵未改,仍會列入教學與考試範圍。
大考出題採用學術界慣用名詞,以文意脈絡使用適合文字,非選擇題尊重學生詮釋,例如:寫「鄭氏」或「明鄭」、「清代」或「清廷」都不會扣分。若只是時序差異或冊別調整,不涉及實質概念增修,仍列入考試範圍。
另外,微調課綱新增加或刪除的人物或事件,和舊版本有差異將不會列入考題,若僅是用字不同但意義完全一樣,仍會列入考題。
教育部也規劃「大家一起寫教材」計畫,把各方論點和相關資料納入,目前歷史科補充資料庫已收錄「灣生回家」、「阿罩霧風雲」、「嘉農」等資料,提供給老師教學參考。
電影《灣生回家》敘述在台灣出生的日本人,其戰後處境及對台灣的情感等,已有專業老師寫出側記及上網分享。這提供一個新視角,可在課堂上刺激多元思考。
導演李崗監製的紀錄片《阿罩霧風雲》敘述霧峰林家的起落,讓學生了解台灣的仕紳階級、世家大族的成因,以及對政治經濟的影響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