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絕倫 壯觀殊勝——永樂時期建築藝術之美

永樂大帝朱棣敕建的北京故宮,採用黃色琉璃瓦。(Fotolia)
永樂大帝朱棣敕建的北京故宮,採用黃色琉璃瓦。(Fotolia)

文/明時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1424年在位共22年,年號永樂。明成祖在位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明成祖也被後世稱為永樂大帝。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天子一朝天人,一朝文化。永樂大帝下令修建了北京故宮、武當山道家建築群、南京大報恩寺琉璃寶塔。這三大建築的共同特點,都是大量的採用琉璃,色彩鮮豔、絢麗、明亮、有光澤。與淡雅的青瓦白牆建築有很大不同。 

古人繪製的大報恩寺塔圖。(維基百科)古人繪製的大報恩寺塔圖。(維基百科)

彩色琉璃之美——永樂琉璃寶塔

朱棣下令建造的南京大報恩寺琉璃寶塔,就是一座通體琉璃造的塔,除了塔頂有一根「管心木」之外,整個建築「不施寸木」。其內、外表層全部用各種造型、各種顏色的琉璃構件榫合而成,是世界罕見的琉璃建築。

如此大量的採用琉璃,不是因為朱棣偏愛琉璃,而是因為琉璃色彩明亮、有光澤,能更好的以藝術形式展現神佛世界的輝煌。

永樂寶塔的琉璃磚,先以浮雕的藝術形式,雕塑立體的荷花、神獸、天人等圖案,再以高溫燒製出彩色、燒出釉的光澤。每塊磚頭色彩不同,稱為「五彩琉璃」。

琉璃浮雕,不同於在紙張、畫布上作畫創作起來方便;也不同於凡爾賽宮天棚上壁畫有廣闊的創作空間。每塊琉璃磚太小,很難進行藝術創作、展現宏大場面。但即使在如此小的創作空間,永樂寶塔的琉璃浮雕上,仍把很多神的世界景象表現出來。

西方建築上有長翅膀的天使,長翅膀的馬,永樂琉璃寶塔也有。比如:永樂琉璃磚上有長著翅膀的天人,還有長著翅膀的天馬、長著翅膀的羊(一種神獸)、威武的獅子、溫順的大象……這些神獸,還有荷花、菡萏、荷葉,栩栩如生,精美絕倫。

現代窗戶上用玻璃採光,古代窗戶上糊的是紙,富貴人家糊的是絹紗(所謂「茜紗窗下」)。永樂寶塔的窗戶用的是蚌殼。整座塔的窗戶,全部用磨製極薄的蚌殼進行封閉,叫作「明瓦」,是玻璃引進之前中國最好的建築採光材料。

在明清兩代每逢夜晚,約89公尺高的寶塔,燈火通明,透過蚌殼作的明瓦,散發出如夢般的明亮光芒,宛若仙宮,人們無論在南京哪個角度,都可以看到,以極強的視覺衝擊,使人們時時意識到佛家文化的存在。

外國來朝的使節,更是對寶塔所呈現的中華傳統文化,崇敬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到清朝時,歐洲貴族無人不知南京瓷塔。到中國瞻仰瓷塔,是很多歐洲貴族的夢想。

藍色琉璃之美——武當山道家建築群   

永樂大帝朱棣敕建的武當山道家建築群,大量採用孔雀藍琉璃瓦,呈現非常漂亮的寶藍色澤,在清淨自然的群山中別有一番韻味。所以武當山道家建築群,不但清淨自然,也有碧瓦重簷,雕梁畫棟,壯觀殊勝。明代人喜歡道,也可以從永樂大帝敕建如此規模巨大的道家建築看出來。 

明成祖在位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明成祖也被後世稱為永樂大帝。(維基百科)明成祖在位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明成祖也被後世稱為永樂大帝。(維基百科)

令人驚奇的是,重簷疊脊上的銅馬是長著翅膀的,馬的嘴裡還能吐出霧,道家聖地處處有奇觀。 除了藍色琉璃瓦,武當山道家建築群,還採用銅鑄燙金,是為了使其金光閃閃。武當金殿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銅鑄燙金建築物。雖經歷500餘年風霜雪雨雷電侵襲,至今仍金碧輝煌,絢麗如初。

金殿是分件鑄造,榫鉚拼焊,連接精密,渾然一體,結實牢靠,與永樂琉璃寶塔的分件鉚拼,建築方式是一樣的。這種結構,有一個部分的角度、大小有丁點偏差,就拼接不上,非神思妙算造不出來。讓現代人讚歎半神文化時代的古人的智慧。

明黃琉璃之美——北京故宮

永樂大帝朱棣敕建的北京故宮,採用黃色琉璃瓦,每個去過天安門的人都看到過。北京故宮的殿宇欄闕,迴廊亭閣,大氣恢弘,無論是琉璃瓦,還是雕梁畫棟,色彩上都呈現非常鮮豔、明亮、富麗堂皇的特點。  

在故宮建築中,不同形式的屋頂就有10種以上。故宮建築屋頂滿鋪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黃色為主。其他藍、紫、黑、翠以及孔雀綠、寶石藍等五色繽紛的琉璃,多用在花園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頂當中正脊的兩端各有琉璃吻獸,穩重有力的吞住大脊。

建築學家們認為故宮的設計與建築,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傑作,它的平面布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莊嚴、建築氣勢雄偉、豪華壯麗,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

永樂大帝敕建武當山道家建築群、和南京大報恩寺琉璃寶塔,比建造他自己的宮殿——北京故宮,還捨得花人力、時間,是因為以藝術的形式讚頌佛道神,無論花多少人力、財力,他認為都是值得的。

朱棣過多飲酒,龍袍總是破了修補、補了再穿,有災必賑,勤政愛民,國力強盛,願用最好的建築材料、最精美的藝術形式,建造道家建築群和佛家琉璃寶塔,以期展現佛、道、神的輝煌。──轉自「正見網」◇

延伸閱讀
【王健專覽】逐夢要小心「無常」
2015年01月14日 | 9年前
知名建築學者 漢寶德獲褒揚令
2014年11月27日 | 10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