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蹭穿、無故退貨 陸商家衣服掛密碼鎖
近年來,中國一些消費者利用電商平台「七天無理由退貨」條款薅羊毛(利用優惠、規則漏洞獲取利益)的現象頻發,令商家苦不堪言。隨著「雙十一」網路促銷期臨近,商家為防止「蹭穿」,在衣服上掛「巨型吊牌」、 「密碼鎖」,引發關注。
公開數據顯示,電商女裝退貨率高達50%至60%,以直播售出的商品,退貨率則達80%以上。其中,很多退貨並非品質問題,而是「蹭穿」幾天之後,無理由退貨。
北京一服裝商家在社群平台發文表示,為防止部分顧客利用平台政策「蹭穿」衣服,無奈之下選擇在衣服拉鏈上掛一把顯眼的密碼鎖,「衣服上掛把鎖穿出門,大多數人應該還是會覺得不好意思吧。」該商家向大象新聞表示,密碼鎖掛在拉鏈頭上不影響試穿,顧客確認收貨後告知密碼,鎖就直接送給客人了。該商家表示,去年被客人穿過又退回來的衣服,讓其損失了好幾千元(人民幣,下同),今年同樣也有這樣的情況,退回來的衣服上都是洗衣液的味道。
有其他商家坦言,之所以做出上述舉動,是為了應對越來越離譜的退貨率,透過「物理限制」降低惡意退貨行為。
事實上,利用平台政策「薅羊毛」,導致商家損失慘重的事件屢見不鮮。今年4月底,瀋陽一職業技術學校60多名學生集體網購衣服,在參加運動會後集體以「品質問題」為名退貨退款,導致店家至少損失8千元。
廣州一位從事女裝電商的李女士向《羊城晚報》表示, 「去年雙十一,我們備貨500萬元,最後退貨量接近400萬元,光運費險賠付就花了12萬,很多退回的衣服有明顯穿著痕跡,根本沒法二次銷售,直接虧損超80萬。」
某領頭網銷企業負責人張先生向《羊城晚報》透露,其公司年銷售額達1億多元,但淨利潤僅兩三百萬,「我們光是應對退貨產生的倉儲分揀、清洗修復費用,一年就要花掉近千萬,再加上平台佣金、推廣成本,利潤被壓縮得幾乎看不見。」
據報導,儘管損失慘重,但維權舉證流程複雜、取證難度大,多數商家只能吃「啞巴虧」。另據《第一財經》報導,有部分承受不起的商家無奈退出市場,甚至欠款「跑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