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劣質商品 擾亂國際市場
長期以來,中國製的產品品質堪憂,充斥國際市場。然而有跡象表明,這種情況愈演愈烈,中國企業惡性競爭,低價很難有好的品質,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劣質插座為易燃材料
近日,有博主經粉絲要求,錄製測試一款多功能長線插座的影片,告誡經常在中國淘寶或拼多多撿便宜的台灣人,還是要多留意品質與風險。
這款插座的促銷廣告稱:「在外面要花50、60元(人民幣,下同)才買到,來到源頭工廠,連20元都用不了。2,500w的大功率,裡面的線芯加大加粗,外面防壓防凍,扛摔耐磨,5插位16孔,可以插多個插頭。」
博主將同款插座以4.99元買了回來,結果發現是三無(無生產廠名、無廠址、無生產許可證號)產品,他測試後表示,「完全是垃圾。」影片中,只見博主把電線稍微用力一拉就斷了,看起來是銅線的線芯,一燒就露餡了,是鋁芯線,地線是空的,插座的外殼非常薄,砸開之後發現裡面的銅片又薄又細,一刮發現竟然是鋁片。
按照中國的相關要求,這類產品必須要使用不易燃材料。博主用打火機燒了一下,一點就著了,火燒得很旺。劣質插座一直是家庭用電的重大隱患,品質低劣到這種程度讓人觸目驚心。博主也在影片中呼籲大家,基於安全不能買。
業內人士:品質全憑賣家良心
前電商李老闆在看了劣質插座的影片後向記者表示,拼多多和淘寶上的東西品質確實都很一般,吃的東西有一些是即將過期的,吃也吃不死人,價格便宜點;用的東西品質不太好,湊合著能用,用幾次就壞了;或者二等品、三等品,有瑕疵的;但特別劣質的也不會太多,一般也不會出很大的事情。
李老闆曾在拼多多經營乾果類食品多年,當時是銷量排前的電商之一。他告訴記者,品質把關就看賣家有沒有良心了。主要是因為惡性競爭,低價就不可能有好的品質,這就是一種惡性循環。
他透露,開店的流程很簡單,就是交1千元、上傳身分證、營業執照就可以了。一張營業執照可以開5間店,營業執照很好辦,個體工商戶又不要錢,理論上可以開無數個店。
如果顧客因品質問題投訴,使店鋪的品質分數降低了,商家就重新再另外開一個,大不了1千元不要了,反正已經賺回來了。平台罰款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果不是出特別大的事情,就罰個幾十塊錢或者幾百塊錢。「在中國都是這樣坑,自己坑自己,一個坑一個。中國人真的挺慘的,吃的東西不健康,用的東西不健康,思想也不健康,什麼都不健康。」他說。
網友鄭欣告訴《大紀元》記者,最近看了以前一些老企業做的廣告,給人感覺是有追求品質,有自己的堅守。雖然那時候也有劣質產品,但不會被社會接受;「而現在是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比如說電動汽車,只注重外觀好看、功能新穎,不注重安全,車企大言不慚說是『創新』。從整體說,國家學了市場經濟的殼,丟了誠實守信的心。或者說從1949年後就丟沒了。」他說。
中共政府腐敗 監管鬆弛
隨著中國物流的發達,這類劣質商品也漂洋過海,遠銷國外。原本郵政局的敏感品只包括帶電、帶磁、液體、粉末類產品,但是國內集運把衣服、鞋子、食品、化妝品、喇叭、簽字筆、藍牙音響、手錶、通訊設備等全算作敏感品,走不同的船櫃,以期減少海關查驗。「因為一旦被海關查驗出有問題,整船貨物會被扣留。被查扣最多的就是食品。」一名物流業內人士告訴《大紀元》記者。
王女士最近在Temu上網購了一些日用品,發現商品的品質問題狀況不斷,有些不得不申請退貨。比如,買的衣服布料材質不符合預期,甚至沒有商標;竹質書架構造特別單薄,無法承重;垃圾袋也是超薄的,很容易破損。她如實留言後,上述商品已下架。
社會觀察人士華英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中國製造的很多東西是偽劣產品,就是造假。比如在監獄企業裡面,給犯人一個月勞動報酬就幾十塊,製作一件羽絨服,成本費就給他十幾塊錢。用廉價產品去全球擾亂整個市場,在全世界打價格仗,正規企業沒辦法競爭。
「中國的企業內捲,各行各業都是這樣子的。做生意的企業為了利益最大化,相互惡意競爭,導致市場混亂。不管是上下游,整個產業鏈都亂掉了。到後面根本都不會有好東西了,真正好的東西都是國際品牌,都在國外。」華英說,所謂的內循環就是相互競爭,打價格戰,都降低成本,看誰賣得最便宜。惡意競爭的後果就是偽劣產品出現了,內耗內捲,企業互相傷害。
他說,「為什麼中國的假菸、假酒、假食品,橫行一世?中國(共)政府腐敗,只要上面收到保護費,就允許你生產。」華英回顧,以前70年代、80年代,那個時候人大多很淳樸;現在環境被破壞了,生態被破壞了,人的各種疾病多了,「現在的人心很多都很壞的,無藥可救,是最大的災難了。」◇












